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是引起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和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最常见的原因,通过对病人的病因学、基因学研究和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其发生常常是由于心脏离子通道的异常而出现。特发性室颤是遗传性室颤的一种类型,由于其病因未知和临床症状隐蔽而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前期有研究提示一种家族特发性室颤的发生与二肽基肽酶样蛋白(Dipeptidyl peptidase-like protein,DPP)的亚型6(DPP6,又称DPPX)的表达升高密切相关,DPP6的异常高表达可引起家族特发性室颤的病理机制目前未知。DPP6是一种公认的Kv4通道调节亚基,而后者是介导心脏中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主要通道,对正常心律的维持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DPP6在心脏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很少有报道,目前认为DPP6异常导致心脏(尤其是浦肯野纤维)Ito电流增大是导致室颤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DPP6是Kv4通道的调节亚基,但有研究在神经系统发现DPP6除影响A型钾电流外,对钠通道也有影响,并且发现在没有Kv4通道表达的区域也有DPP6的表达。由此我们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DPP6是否对心脏其它的离子通道也具有调节作用进而影响室颤的发生。为回答此科学问题,本研究将在豚鼠心室肌细胞成功过表达DPP6后,通过观测过表达DPP6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以及相关离子通道(如钠通道、L型钙通道等)的影响来发现其可能的细胞电生理学机制,此研究将为揭示DPP6在某种特发性室颤的病因、病理机制、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意义。目的:(1)评价腺病毒介导的DPP6过表达载体在豚鼠心室肌细胞的过表达效果(2)过表达DPP6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影响。(3)过表达DPP6对豚鼠心室肌离子通道(钠通道、L型钙通道、IKr、IK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利用荧光显微镜观测腺病毒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来评价腺病毒介导的DPP6过表达载体在豚鼠心室肌细胞的过表达效率;(2)应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记录培养后的豚鼠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观察过表达DPP6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3)利用电压钳技术检测在豚鼠心室肌细胞过表达DPP6对钠通道、钙通道以及IKr、IKs电流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1)感染DPP6过表达腺病毒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培养48小时后,用荧光显微镜可观测到心室肌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qPCR技术检测发现DPP6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发现DPP6蛋白表达明显提高;(2)过表达DPP6的豚鼠心室肌细胞与对照相比,动作电位时程显著缩短,0相除极速率加快;(3)过表达DPP6的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密度显著增加,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且激活曲线移动更显著,复活曲线无显著变化;L型钙电流密度显著降低,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失活曲线无变化;IKr和IKs无明显变化。结论:(1)我们前期构建的腺病毒介导的DPP6过表达载体能够成功感染豚鼠心室肌细胞,可用于相关研究;(2)过表达DPP6致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显著缩短,0相除极速率加快,可能与过表达DPP6增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减小钙电流有关,以上结果提示DPP6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可能具有一定的病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