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邑构造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城西北面,属前陆盆地与造山带间的过渡单元,印支、喜山期间构造活动强烈,造成多期叠加的复杂构造变形。大邑构造与已经发现高产工业气流的邛西构造处于同一构造带上,所以弄清大邑构造的构造样式和演化历史,对于大邑地区的油气远景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理论,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原理与几何分析方法,配合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和地震数字正演构造模型,结合地表露头和实测资料,对大邑构造的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精细解析,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1 大邑构造是由深部印支期的断层转折褶皱和和上部喜山期的断层传播褶皱叠加而成,两期构造无成因上的联系,深部的断层转折褶皱是勘探的首选目标。 2 工区内广泛分布的T3x4~T3x5生长不整合界面是两期构造活动的时间界限,也是构造活动分期的直接证据,不整合面的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时间匹配好,具有形成大的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 3 深部印支期断层的下断坡处发育有突发构造,其上断坪处的次级断层使断层转折褶皱前翼叠加次级褶皱,不整合界面以下的断层转折褶皱前后翼斜坡带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4 深部印支期断层上派生出的所有次级断裂在纵向上延伸规模不大,均未断穿须五地层,未出现通天断层,不整合界面以下背斜形态完整。 5 下部构造隆升幅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弱,上部构造东西两段褶皱强烈,中段平缓,反映了各期构造活动在各段的活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