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而创新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数学思维,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放在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上。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在我们研究新一轮教育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探索的方向,也是课改的主题。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机械、被动、死记硬背、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已经难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此,我选择了这样一个课题,使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式开展,探究最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基于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本文首先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若干教学策略:第一,培养创新性思维的一般策略。包括:(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2)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5)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第二,把发展一般能力作为发展初中生创新思维的起点。第三,探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与方法。包括:(1)注意揭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引出方式;(2)引导学生仿照已有知识进行创新性思维;(3)解放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增加思维专题的训练;(4)以数学史为辅,挖掘文化底蕴,激发学习兴趣,播下创新的种子;(6)对学生进行数学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热情。为了验证上述创新教育模式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我们通过数学实验研究培养创新思维对提高数学能力的效果。采用对照实验法,选取笔者任教的保定十七中学两个班作为实验对象。在数学教学中对实验班进行创新教育,对照班则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并通过对两次考试成绩平均分差异的分析比较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前侧平均成绩差异不显著,后测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差异极显著。前后测变化说明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已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对照班。表明创新教育在实验班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初步验证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