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问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著、讲话、批示和指示等,形成了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科学回答了“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生动体现和实践总结,成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理论。该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强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导,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广泛搜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论述、论断、指示、批示、讲话等文献,采用系统分析、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对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扩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领域。具体来说,本文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之中华传统文化论述的分析,从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形成条件、主要内涵、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方法,对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行研究。论文主要有绪论、正文、研究结论和附录四部分组成,其中,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首先,对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形成及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梳理。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家教的熏陶、工作岗位的历练、治国理政的探索等长期学习与实践的结果。其次,归纳概括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的主要内涵与特征。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提出要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摒弃剔除传统文化糟粕,注重文化的育人功能和现实价值,具有全面性、传承性和民族性主要特征。最后,对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和时代价值,深化了党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认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南,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优势所在,也是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