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国高净值人群在境外金融机构持有账户进行投资和资产配置,并将收益隐匿其中以逃避居民国纳税义务的现象日益严重。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各国打击跨国逃避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主要经济体纷纷支持加强国际税收征管合作。2010年美国通过《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案》(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要求海外金融机构直接向美国政府提供金融账户信息,未按时履行信息报送义务的海外金融机构将被征收高额预提税。该法案出台后因其违背互惠原则并有侵犯他国主权之嫌受到国际社会质疑。几经波折后于2014年生效,按照计划将在三年内逐步实施。2011年欧盟通过《税务行政合作指令》(Directive on Administrative Cooperation in Taxation),该指令建立了欧盟各税务机关之间更好合作的所有必要程序,包括应请求交换信息、自发交换、自动交换、参与行政调查、同时控制、相互通知税务决定,以及用于信息交流的安全电子系统。但是由于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是一项国际行动,仅靠单一国家或者区域经济体推进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此背景下,2014年7月OECD适时发布旨在打击跨境逃税,维护正常税收秩序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Standard for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 in Tax Matters,即AEOI标准)后,立刻受到各国积极响应,目前承诺参与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的国家及地区已基本涵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国亦承诺实施该标准,当前相关工作正不断推进,国家税务总局已于2016年10月14日发布《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尽职调查管理办法意见稿》),要求自2017年开始对个人和机构账户开展尽职调查,预计将于2018年完成第一次信息交换。由于我国开展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较晚,特别是在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领域,立法、执法等都缺乏经验,面临如何应对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由资本净输入国转为净输出国,高净值人群在海外投资、持有资产规模非常可观,我国维护海外税收利益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有必要探讨在现今国际税收征管合作新形势下如何占据国际规则制定制高点,最大程度利用新标准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同时有效开展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工作。本文以“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制度新发展及中国的应对”为研究课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内容,并概述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概述”,通过介绍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制度与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制度的关系,论述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制度是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制度的特殊及关键领域,详细介绍了制度内涵、理论基础和相关模式。第三部分为“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制度的发展历程”,理顺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制度的发展脉络,包括各主要国际组织与经济论坛所作出的努力、美国和欧盟的相关制度以及中国参与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国际制度构建的相关情况。第四部分为“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的主要阻力及国内制度运行现状”,探讨了银行保密义务、金融隐私权与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制度的冲突与调和,并总结我国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为“我国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新形势下中国的应对”,着眼于制度完善,主要从规则制定以及执行等层面为金融账户涉税情报交换提出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