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虚拟建筑环境的Web3D技术初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商业公司推出的一些Web3D解决方案大都针对特定的行业应用,不能适合虚拟建筑环境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此问题加以解决.该文提出了基于Web的虚拟建筑环境的概念,借以区分Web3D技术在其它行业的应用情况及特点.针对VRML及其它Web3D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结合虚拟建筑环境的特点,作者建立了综合应用Java3D及VRML建立基于Web的虚拟建筑环境应用框架.该文分析VRML以及Java3D的技术特点,并给出了VRML及Java3D在虚拟建筑环境中应用的一些实现细节,如采用LOD简化场景,在三维场景中以直接拾取场景对象的方式获取虚拟建筑属性等.文章还提出了采用VRML及Java3D建立虚拟建筑环境应用中几个重要的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在虚拟环境漫游中采用地形跟踪等,有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实现的基本设想,一些则仅仅作为问题提出,以期逐渐加以解决.综上所述,该论文对VRML,Java3D等工具和虚拟环境体系作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案,突破了单纯采用VRML或Java3D的局限性,并给出了部分实现.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很快,大学校园建设也随之迎来发展的高潮。校园的环境和教学建筑形态伴随着开放多元的教育观念和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教学理
"一城九镇"计划的出台以及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催生了迅速崛起的上海国际汽车城,作为汽车城的核心配套居住区,安亭新镇因其迅速启动和"德国城"的风格定位而备受关注.文章通过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期,健全的城市规划体系对于确保“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应体现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城市规划必须以社会理性为依据,充分体现公
学位
方浜路所在地,是大上海发祥的地方,是老上海商业最繁华的地段.如何在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待方浜路的文化资源,以保护性再生策略,探索风貌商业的发展之路,成为本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研究经历了诸多的探索与尝试。尽管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待“城中村”问题的视角千差万别,但最终目标基本一致,是以实现城市风貌更
门急诊部分是医院中最为主要的部门,不仅是医院的前沿窗口,而且承载最密集的人流,功能组成也最为复杂。如果功能布局不合理,内外交通流线设置混乱,将会导致空间拥堵,使得患者烦躁,心
论文针对目前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城市文脉未能得以有效继承、全球建筑风格日益趋同等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在建筑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完全“国际式”
该文试图在对庭院空间及其设计手法全面而准确地认识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一种整体而宏观的设计取向,提示将庭院置于建筑、城市、景面和地理的背景中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与它们的
城市公共设施公平性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享有的公共设施的状况,并对城市公共设施分布的公平性产生广泛的质疑,由之带来的公共设施空间分布的公平
古往今来,中心商业区一直作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而存在.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它的中心商业区的更新与发展更具有典型的意义.20世纪见证了上海市中心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