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是被子植物独有的必要的观赏及生殖结构。植株花发育是影响被子植物生存和繁衍的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通过对变异植株花型变异原因、变异机制的探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花器官发育的进化关系及解释和修正花发育的分子模型,对于花型定向育种研究的发展拥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及意义。野生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正常植株和花被片自然变异植株的外观形态差异很大,本研究以二者为材料,利用常规PCR和高效热不对称PCR(Hi-Tail PCR)技术从其正常和变异植株的基因组中各分离得到一个B类基因。之后运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对其序列特征及预测蛋白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以探索该变异植株中花被片变异产生的可能原因。经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从正常和变异植株中各分离得到的B类基因均属于B类MADS-box基因AP3家族的旁系同源基因AP3-3分枝,分别命名为NArAP3-3(正常植株)和VArAP3-3(变异植株)。(2)NArAP3-3基因全长3795 bp,VArAP3-3基因全长3898 bp,二者均包含有一个666 bp的CDS序列,可编码221个氨基酸,具备典型的植物MADS-box基因结构,其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拥有MADS区、K区、I区和C区。对比NArAP3-3和VArAP3-3基因的全长序列,发现VArAP3-3基因比NArAP3-3多了一段49 bp的插入,且在ORF序列与NArAP3-3基因相比有4个碱基突变。(3)对NArAP3-3和VArAP3-3基因的全长序列、所编码的221个氨基酸及插入序列做生物信息学分析,知其在基因启动子,蛋白质基本性质、结构功能域、二级三级预测结构等方面均有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花被片变异产生的原因之一,小花草玉梅的变异植株中,花被片及雄蕊的变化可能均与VArAP3-3基因有一定相关性。VArAP3-3基因调控区和编码序列的变化,可能造成其表达量上调及所译蛋白的结构性质发生改变,使雄蕊退化减少,退化的雄蕊可能转变成花被片使花被片轮数及数目增多。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其变异机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