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定位算法及授时信息传输实现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nax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猛,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s)技术日益成熟,为无源时差估计提供了很好的实现平台。由于无源时差定位技术在许多性能上明显优于有源定位技术,所以无源时差定位技术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重点研究对象。  本文围绕着如何实现无源时差定位系统展开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无源时差估计和无源时差定位算法进行了理论介绍,针对不同仿真环境进行了大量的 Matlab仿真研究,并通过仿真结果,从均值及均方误差对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讨论联合时延估计算法和联合时差定位算法。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联合时延估计算法加快了算法收敛速度,并大大减少了EDTE的滤波器阶数,有利于工程实现;联合时差定位算法提高了定位精度,并且在即使TDOA误差较大时,也可以很准确估算出目标位置,同时避免了算法的不收敛性。  然后本文对如何实现无源时差定位系统做了详细介绍。首先,对无源时差定位系统的总体实现框架进行了详细阐述。信号被数字板接收后,通过GSP打时间戳的方式产生精确授时数据并传送给 DSP,DSP对数据进行接收、解析、打包后发送给上位机,最后上位机利用收到的精确授时数据进行时差估计及定位。无源时差定位系统的通信机制十分关键,然后本文对数据的通信机制也做了详细描述。DSP作为FPGA与上位机的通信枢纽,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因而最后本文介绍了在精确授时模式下 DSP是如何通过多线程程序机制实现多任务的并发执行,维护着整个系统有条不紊的工作。  最后对无源时差定位系统进行了联调测试,并通过调试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数据通信机制、DSP的多线程程序机制都能正常运行;当系统采用同源时钟,真实时延为0ns时,对通过信号源产生的调制中频信号进行时延估计,能够得到误差小于100ns的精确时延估计结果。
其他文献
光突发交换中,交换的带宽粒度介于一个波长带宽和一个分组传送所需带宽之间,比光线路交换带宽利用率高,又比光分组交换更贴近实用化。可以说,OBS结合了光线路交换和光分组交
本文在综合分析下一代电信网络特点的基础上,以下一代网络的开放性为核心研究了电信增值业务的开发、软交换的模型和各种日益成熟的电信网络开放接口标准如Parlay、JAIN等。之
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具有很强的抗符号间干扰、抗多径衰落和时延能力,并且保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高速的数据业务,是当前通信领域的一项关键技
以硅片为衬底制作了纳米钛酸钡(BaTiO3)膜湿敏元件。用硬脂酸盐法合成纳米钛酸钡材料,丝网印刷法将纳米钛酸钡涂在硅衬底上制成电阻式湿敏元件。测试分析了元件的性能参数,结果表
DMR是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2005年提出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标准,具有高频谱效率且兼容模拟集群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生产调度和指挥控制等领域,已被全球通信行业广泛认同。目前,DMR终
视频编码标准MPEG-4引入视频对象平面的概念,通过将场景分割成语义对象并分别进行编码和解码,以支持基于内容的交互性和可分层性。将视频序列分解成一系列的视频对象平面是MPEG
本论文以基于LAN的集群共网系统为研究背景,借助计算机网络来构建一个基于LAN的集群共网系统,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为:对基于LAN的集群共网系统技术、系统性能、多媒体业务的实
认知无线电技术近年来成为了下一代通信的研究热点,其中的许多关键思想也被人们应用到相关领域,智能决策作为认知无线电的核心之一,是未来的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基于
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宽带无线接入IEEE802.16a协议的OFDM技术,并对降低IEEE802.16aOFDM系统的峰均功率比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介绍了宽带无线接入IEEE802.16a
盲信号分离是近十几年新兴起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盲信号分离在无源声纳系统、雷达系统领域,生物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等的广泛应用前景,引起越来越多相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