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农业生产结构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织和开发利用方面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农业生产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它的合理与否对农业生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是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农业生产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变动,农业生产结构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人们不能违背客观条件主观的安排生产结构,只能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要求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注重各部分的协调,发挥整体效应。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农产品由过去长期全面短缺,向结构性和地区性相对过剩转移;农业发展对资金和物资投入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强;科学技术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作用愈来愈大。新阶段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是粮棉等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产品不完全适销对路,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解决新问题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安康市作为一个以农为主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经过了多次调整,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就其现状来看,传统农业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业经营效益还很低。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对农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农业生产结构改革的力度,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论文旨在以比较优势、规模报酬、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安康市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分析,揭示农业生产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形成原因;对安康市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思路、原则、目标和重点进行探讨,提出了合理布局、发展优势农产品、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的政策建议和转变政府职能、稳定基本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市场开拓、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