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问题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公民法律意识作为认知主体对法治进程的系统、理性的主观反映,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公民法律意识,推动公民法律意识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法制文明起源较早。尤其是19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法治文明的引入,中国开始了近代法治化建设的进程。虽然历经曲折,但法治化进程并没有完全覆灭,在批判继承了近代法治建设的成果后,现阶段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公民法律意识已基本形成。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但受到政治体制、司法体制、经济体制、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仍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目标不适应。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加强文化建设,改进教育理念,创新传播方式等方式,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法律意识,最终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其他文献
当前学界研究电子商务合同的学者很多,但是大部分研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达成的合同,这类合同和传统合同在成立时间上的差别不大,完全可以由合同法调整。B2C平台上的买卖合同则与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快民族各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我国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任务。然而民族地区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促进各民族共同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