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

来源 :内蒙古财经学院 内蒙古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和浩特地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乳业基地,在全区乃至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呼和浩特市政府积极推动乳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改善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长效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改善和提高奶农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增强乳业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利益联结作为乳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之一,必须在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有效的推进乳业产业化经营。呼和浩特地区乳业产业经营的历程中出现了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之间多形式、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既有经营层面的结合,也有产权层面的结合;既有松散型,也有紧密型。  目前国内外有关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集中在对乳业产业化利益主体和乳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研究,宏观研究比较成熟,对策研究较多。但是,从影响利益联结机制选择与构建的因素出发,研究呼和浩特地区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的文章较少,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本研究的逻辑顺序是:首先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阐述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论基础等。其次,立足于呼和浩特地区乳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探讨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呼和浩特地区利益联结的主要模式,提出后“三聚氰胺”时代改善利益联结关系的创新模式——“奶联社”模式。再次,从奶农的视角,分析影响奶农选择利益联结机制的各种因素,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探讨各因素对奶农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第四,从乳品加工企业的视角,分析影响企业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各种因素,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探讨各因素对企业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最后,针对前文的论述,结合呼和浩特地区当前利益联结机制的现实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分析框架,从奶农、“奶联社”、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建立和完善“奶联社”模式下利益联结机制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试图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探索:第一,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后“三聚氰胺”时代呼和浩特地区乳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新方向——“奶联社”模式,并结合呼和浩特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这种模式及选择该模式的动因。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奶农、乳品加工企业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各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其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相关结论基本一致。第三,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本文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分析框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奶联社”模式下利益联结机制的各种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间,随着卖方竞争和买方需求的形势变化,企业营销活动的重心相应变化。迄今为止,企业营销活动的重心经历了以产品产量为重心到以客户关系为重心的营销的演化。二十一世纪的营销重点已经转化为客户关系营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客户关系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开展客户关系营销,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互惠的关系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FS公司的真实案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