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它在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某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学龄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可高达60﹪-80﹪,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约为50﹪-70﹪,因此,如何有效防治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也使得对近视发生机理的研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虽然对近视发生机理的探索已逾两百年,人们对近视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尚存在一些局限性:(1)以往的研究多采用鸡、猫、树鼠等动物建立实验性近视模型,但由于这些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且其眼球与高级视中枢的结构功能与人类差别较大,因此用这些动物建立近视模型并非最佳选择;(2)目前已有的对近视机制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对眼球本身——巩膜、脉络膜、视网膜进行的,而对于视觉传导通路的高级中枢——视皮层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则少有涉足.本研究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选用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幼恒河猴为实验对象,通过光学离焦及形觉剥夺两种方法诱导实验性近视,并进一步探讨幼恒河猴实验性近视的中枢调控机制,以期为研究人类近视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实际工作中防治近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