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药物研究领域,三分之一以上的临床药物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天然产物,以自然界天然产物的活性化合物为母体,不断在其结构的氢碳结构上进行研发,从结构和组成上改造其分子结构,从而获得具有更高活性以及低毒性的化合物,使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是目前研制新型药物的重要思路之一。天然产物的研究为药物研发提供结构新、疗效好、毒性低的活性物质。本文将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鸦胆子种子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将鸦胆子种子5.0kg粉粹,95%甲醇回流提取三次,减压蒸馏得到400g浸膏,用甲醇将浸膏溶解,用等体积的石油醚萃取三次。甲醇层减压蒸馏得到300g浸膏Ⅰ,石油醚层减压蒸馏得到油状物鸦胆子油Ⅱ。Ⅰ采用正相硅胶色层析法、制备薄层层析法、C18反相柱层析法、凝胶SephadexLH-20法、高效液相层析(HPLC)法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运用光谱分析技术UV,EI-MS,1D-NMR(1H-NMR,13C-NMR)和2D-NMR(HMBC,HMQC)等鉴定出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 Y-1:鸦胆子苦素D(BruceineD) Y-2:鸦胆子苦素E(BruceineE) Y-3:尿嘧啶(Uracil) Y-4: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 Y-5:β-谷甾醇(β-Stigmasterol) Y-6:β-豆甾醇(β-Sitosterol) Y-7: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Y-8:3-乙基甘油基-1-β-D-吡喃葡萄糖 Y-9:腺嘌呤核苷(Adenosine) Y-10:鸦胆子苷B(YadanziosideB) Y-11:尿囊素(Allantoin) Y-12:棕榈酸(Palmiticacid) 其中Y-8是新化合物,Y-11是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Y-3,Y-4,Y-7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鸦胆子油Ⅱ采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鸦胆子油中含有9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十七烷酸甲酯、油酸甲酯、9-十八碳烯酸乙酯,含量分别是20.64%,20.47%,39.28%。 本文采用MTT法研究了鸦胆子苦素D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HCT116(人结肠癌细胞)、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鸦胆子苦素D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活性,其中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显著,达到成药水平。 第二部分为粉防己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研究。 将粉防己干燥的茎2.0kg粉粹,95%甲醇回流提取三次,减压蒸馏得到200g浸膏。将浸膏溶于2L水中,用2mol/L盐酸调pH至3,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收集乙酸乙酯层为非生物碱部分,水层再用质量分数为5%碳酸钠溶液调pH至10,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氯甲烷层为生物碱部分。生物碱部分和非生物碱部分分别反复采用正相硅胶色层析法、制备薄层层析法、C18反相柱层析法、凝胶SephadexLH-20法、高效液相层析(HPLC)法及重结晶等方法总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运用光谱分析技术UV,EI-MS,1D-NMR(1H-NMR,C-NMR)和2D-NMR(HMBC,HMQC)等鉴定出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 N-1:粉防己碱(Tetrandrine) N-2: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 N-3:Cycleanorine N-4:N-羟基二乙胺(N-HydroxyDiethylamine) N-5-棕榈酸(Palmiticacid) N-6:β-谷甾醇(β-Stigmasterol) N-7:β-豆甾醇(β-Sitosterol) N-8:新化合物 其中N-8是首次分离出的新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