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吸收及吸收后抗氧化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采用大鼠肠道原位灌流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测定了TAOC、GPT、MDA、SOD、活性氧及DNA断裂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对槲皮素均有吸收,糖基化对槲皮素的吸收有显著影响,槲皮素在肠粘膜代谢后形成的衍生物可能重新分泌进入肠腔;槲皮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芦丁,而与传统的抗氧化剂V<,C>、V<,E>相当,槲皮纱吸收后可能经代谢形成衍生物,灌胃后提高血浆总抗氧化力的程度与V<,C>相近,芦丁、V<,E>作用不明显;槲皮素灌胃后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程度与V<,C>相近,其机制与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防止GSH大量消耗、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1、2008年开始于安徽阜阳,以EV71为主要流行株的手足口病暴发,重症和死亡病例显著增加,疫情席卷全国,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内很多学者也第一
镉(Cd)是一种广泛存在且不可生物降解的环境和职业污染物,由于具有极长的生物半衰期(10-30年),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并引起毒性效应。因为Cd可进入脑内并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神经系统
目的HBV可经胎盘引起胎儿感染,此即HBV宫内传播。有关HBV宫内传播机制,国内外报道较少。自1992年以来,我室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HBV宫内感染经血源性和细胞源性两条途径传播的假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排放的毒害污染物也越来越多,使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污染破坏威胁。尤其是冶金、电子、皮革等生产加工企业,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