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we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深受其影响。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更是新颖:由单一的文字文本渐渐转化成为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的相互结合体。20世纪90年代初期,多模态话语分析悄然兴起,引起诸多西方语言学家的关注。多模态话语分析不但冲破了语言学家以往只对语言文本进行深入研究的局限,更侧重包括图像、声音文字在内的多种符号模态在话语中起到的实际作用,对话语分析进行了全新的多层面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并发展了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Kress和Van Leeuwen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理论,提出了图像具有三种意义表达方式,即: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不但能全面而且客观地分析图像所要表达的信息以及内容,更可以帮助人们从更深层次出发,理解和接收信息。其中,电影由于其广泛受众和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引起语言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吸引学者们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对其特点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现阶段,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的完善与实际应用中,而较少涉及模态之间关系的研究。但是,作为建构多模态语篇产生与理解机制的重要基础,模态之间的协同作用的研究就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方向。  本研究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以及OHalloran的电影多模态分析框架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描述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从视觉语法的角度对美国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首先,作者以上述两种理论为前提,构建了适合于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其次,作者随机从该影片中选取34个镜头,并以“镜头”为单位进行分析,进而对构成镜头的画格进行进一步分解,以此对美国励志纪录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各个模态,如图像、音乐、文字、等模态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着重探讨视觉模态中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体现。最后扼要地阐述听觉模态在电影语篇意义中表达的作用,更进一步实现听觉与视觉的自然互动与整合,共同构建电影语篇的整体意义。  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本文拓宽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领域,并证实了视觉语法对分析电影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其次,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对多模态话语的辨识能力,并为观众欣赏美国电影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这不仅是三位风格迥异,性格相投的实力派画家的大聚会,更是当代海派绘画艺术的一个小缩影。  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三个男人呢?况且,这可不是普通男人的聚会,而是三位当代海派画坛成就卓然的大家所举办的联展。他们的组合,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6月28日在上海壹号美术馆即将举行的“澄怀观道”画展,汇聚了陈翔、庄艺岭、邵琦三位风格各异的丹青高手,书画会友,翰墨雅集。  三位画家,人生历程各不相
广告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主要目的是推销商品或者某些服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了隐喻的烙印,广告语也如此,化妆品广告更是将隐喻用到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