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γ TiAl合金高温热变形及热暴露行为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9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优异的阻燃能力、优良的抗蠕变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等优点,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最具竞争力的轻质结构材料之一。但TiAl合金热变形能力差,室温塑性低以及在750℃以上时抗氧化性能不足等制约了该合金的实际工程化应用。本文通过添加β相稳定元素(Mo)制备出高温时含一定量bcc结构β相的TiAl合金,提高了其热变形能力,同时通过循环热处理除去β相在低温时的有序B2相,改善了其服役性能。目前,有关添加Mo元素的含β/B2相TiAl合金的热变形及氧化行为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这也是该合金在工业试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该合金最终实现商业化生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该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板材制备和氧化行为系统地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研究了 Mo 含量(1.0%、1.5%、2.0%、4.0%,原子比)对 Ti-44Al-4Nb-(B,Y)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和1.5%Mo元素的TiAl合金组织主要为γ/α2片层,当Mo元素含量进一步升高时TiAl合金组织中γ/α2片层比例下降,出现等轴γ和β相,并存在Al元素的偏析;随着Mo元素的增加,Mo原子取代了部分Ti原子位置,γ相内Ti/Al原子比逐渐降低。Mo元素主要富集在β相内,并且热等静压后Mo元素的富集作用更加显著;随着Mo含量的升高,TiAl合金维氏硬度及纳米压痕硬度值先升高后降低,在1.5%Mo含量时硬度值达到最大;添加1.0%和1.5%Mo元素的TiAl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以及热变形能力,添加2.0%和4.0%Mo元素的TiAl合金由于S型偏析的存在,力学性能较差;添加Mo元素,TiAl合金抗氧化性能上升,但当Mo元素含量超过2.0%时,抗氧化性能出现轻微下降;综合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性能表征,筛选出1.5%Mo作为TiAl合金理想添加量。对Ti-44Al-4Nb-1.5Mo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实验,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加工硬化-动态软化的特征,且流变应力随着温度升高、应变速率降低而降低;基于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对特征参数进行五次多项式插值,构建了TiAl合金高温变形本构模型,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小;对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进行了计算,一般变形条件下,临界应变εc约等于(0.8~0.9)εp(峰值应变),但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值减小,再结晶开始点前移;利用lnZ统一描述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再结晶及组织演化的影响规律:当lnZ>30.7时,发生片层内再结晶,变形后组织主要为γ/α2片层;当lnZ<24.40,发生α2相再结晶,组织为等轴α2相和β相。当24.40≤lnZ≤30.7时,两种再结晶模式均存在,组织为残存γ/α2片层+等轴β、γ和α2相。通过包套轧制制备了 Ti-44Al-4Nb-1.5Mo合金板材,在1200℃进行不同压下量的变形后发现,随着压下量增大,残余γ/α2片层减少,组织主要由等轴γ、α2以及β相组成;对轧制态Ti-44Al-4Nb-1.5Mo合金在1150、1250以及1350℃进行热处理,随着温度升高,合金中β相含量逐渐减少,但在1350℃时,片层组织粗大;在1250℃对轧制板材进行循环热处理,循环9次后,由于Nb、Mo等原子扩散以及β→α→γ+α2相变,β相含量降至4.1%,得到近片层组织;经过9次循环热处理后的TiAl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为676.4 MPa、1.63%。相比于热等静压态TiAl合金,热处理后的TiAl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提升15.5%,延伸伸率提升23.5%,其强韧化机制主要为片层的细化。对Ti-44Al-4Nb-1.5Mo合金在800℃进行短期及长期氧化行为研究。短期氧化结果显示:TiAl合金中各相抗氧化能力与各相中Ti/Al原子比有关,Ti/Al原子比值越大,抗氧化性能越差,三相抗氧化性能排序从优到差为γ、α2、β相;在长期氧化后,TiAl合金氧化层结构为:最外层粗大TiO2+内层Al2O3+混合层Al2O3/TiO2的复杂结构;揭示了循环热处理态TiAl合金抗氧化性能提升的关键在于:细化片层,消除β相,Nb、Mo原子均匀化以及破碎钇化物。
其他文献
膏体充填技术是金属矿绿色开采的重要发展方向,深锥浓密是膏体充填的关键技术之一,全尾砂在深锥浓密机给料井内快速形成絮团是实现全尾砂料浆深度浓密的前提。论文以给料井内全尾砂絮凝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絮凝过程的定量描述与工艺参数的优化为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研究了全尾砂固体质量分数、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和剪切速率等因素对全尾砂絮凝行为的影响,以絮团平均加权弦长峰值、絮凝的全尾砂料浆的初始沉降速
位错运动是晶体材料塑性变形的主要微观机制。然而,现有理论在以下三个与位错运动相关的问题上,尚存在明显欠缺。首先,晶格阻力作为位错运动最基本的阻力,它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相比,一直存在高估问题。其次,位错扫过滑移面后,晶格释放的弹性能对位错进一步运动的影响,一直未被关注。第三,晶体的韧脆转变现象尚缺乏与直接的实验观察相对应的统一理论。为此,本文通过建立新模型对位错运动的晶格阻力、位错运动辐射弹性波的
FeCrAl不锈钢具有优异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较低热膨胀系数,是生产汽车尾气净化器载体的理想材料。但由于FeCrAl不锈钢中Al含量较高,生产中凝固成型控制困难,锻造轧制易开裂。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尾气净化器的研发和生产。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FeCrAl不锈钢相析出及形变机理进行了研究:(1)平衡凝固相变研究;(2)非平衡凝固过程AlN的析出机制研究;(3)α’相析出行为研究;(4)动态再结
充填采矿法由于损失贫化低、高度利用尾砂等固废和有效控制采场地压等优势在深部开采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也与国家当前大力推进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相契合。对于采用充填采矿法的深部矿山来说,热害问题突出,而目前对于胶结充填体的水化产热及其对深部热害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研究胶结充填体水化产热变化及含充填体热源掘进巷道通风时的风温变化规律对深部需冷量计算和热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验室相似材料实验、理论分
建筑施工过程环节众多,错综复杂,安全隐患往往埋藏其中,在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如果任何一个安全监督管理程序不符合安全规范,都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3a(FOXO3a)对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和前列腺癌细胞LNCaP、DUl45、PC-3中FOXO3a表达水平,选择FOXO3a表达最低的前列腺癌细胞系转染pcDNA-FOXO3a、pcDNA-NC构建FOXO3a过表达细胞系(pc-FOXO3a)和阴性对照(
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密切,已经成为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为了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需要对材料进行强化处理。弥散强化通过在基体中加入或生成硬质的第二相颗粒来强化材料。强化颗粒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钉扎晶界,阻碍位错运动,抑制晶粒长大,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室温高温强度。本文围绕氧化物颗粒在制备和焊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了氧化物颗粒对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贡献。论
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兼具不锈钢的耐热耐腐蚀与美观性和碳钢的性价比优势,因而在石油化工、食品餐饮、交通运输、兵器等行业以及电梯、防盗门、金属装饰、五金器具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热轧复合已经成为制备不锈钢/碳钢金属层合板带的主要方法,但对于其轧制复合机理的认识仍是多种解释假说并存,尚不完善。其次,能否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实现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带温轧复合甚至冷轧复合,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304不锈
传统钴基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热腐蚀和抗热疲劳性能,但它的高温强度比不过依靠γ’-Ni3Al沉淀强化的镍基高温合金,从而限制了其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热端部件上的进一步应用。然而,现有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使用温度已接近合金的熔点,要继续提高其使用温度非常困难。近年来,在Co-Al-W三元体系中发现的γ’-Co3(Al,W)为新型钴基高温合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Co的熔点比Ni高40℃,新型钴基高温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的建筑业中取得了惊人的突破,社会各界建筑物标准的要求也在增加。在此过程中,建设工程只有安全文明施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设工程的稳定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建设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