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学研究揭示根肿菌生长发育与致病的分子机理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芸薹属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是有孔虫界专性活体寄生植物病原原生动物,由其引起的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和经济作物上的重要病害,每年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国际上对根肿菌e3和Pb3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为深入研究根肿菌生长、发育及其致病机制提供新的契机。考虑到根肿菌丰富的致病型,不同致病型或不同地域的菌株之间在基因组上可能会存在差异,本研究对分离自我国湖北省枝江市罹病油菜植株的根肿菌单孢分离菌株ZJ-1菌株(1号致病型)进行了全基因测序分析,并与e3和Pb3菌株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综合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对根肿菌的分类地位、休眠、生长和发育及其致病分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生长、发育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和致病因子等进行了试验验证,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根肿菌ZJ-1菌株进行了基因组de novo测序,获得的基因组大小为24.1 M,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分别为73.856 kb和510.27 kb。CEGMA评价表明获得的基因组序列完整性和连续性好,相近或稍优于e3和Pb3的基因组。ZJ-1菌株的基因组大小与e3菌株(24 M)和Pb3菌株(24.2 M)基因组大小相近,但是ZJ-1菌株基因组共预测到10,951个具有蛋白编码功能的基因,分别比e3和Pb3菌株多出1,221个和881个。ZJ-1菌株与e3菌株的基因组共线性高,共有104个LCBs(局部共线性块),但也呈现明显的基因组片段重排(异位、倒置)现象;全基因组点图比较表明这两个基因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根肿菌ZJ-1菌株基因组重复序列的总长度达为495,571 bp,占全基因组的2.01%,重复序列比例低、基因密度高,达到454.40个基因/Mb。在已测序的有孔虫界及SAR超群物种中,根肿菌的基因组最小。将根肿菌与18种已测序的在进化节点上具代表性的物种进行系统进化比较,发现原生生物界的阿米巴虫和囊泡藻与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聚为一支,而包括根肿菌在内的有孔虫界物种成为真核生物进化树中独立的一支,表明以根肿菌为代表的有孔虫界物种在真核生物进化史中的独特进化地位。从ZJ-1菌株看,根肿菌物种独有的基因家族基因共4,197个;117基因家族,共计611个基因显著扩张。对这些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其功能主要富集于GPCR信号转导途径、几丁质生物合成过程和DNA整合等生物学过程等。推定这些过程对根肿菌发育至关重要。通过GPCR抑制剂处理,抑制根肿菌GPCR相关通路,可以延缓根肿菌的发育进程,显著缓解根系肿大症状,进一步证实GPCR信号转导相关通路在根肿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多组学角度对处于休眠孢子阶段、休眠孢子萌发阶段、次生原质团发育阶段三个不同生长发育状态的根肿菌进行了RNA-Seq测序分析,对这三个状态下的基因调控分子机理进行深入解析。发现在甾体降解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醚脂类代谢途径等在根肿菌休眠孢子中比较活跃,推定它们与根肿菌维持休眠状态紧密相关;在休眠孢子萌发阶段,病菌可能需要激活更多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次生原质团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不同于另外两个阶段,该阶段有458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它们参与细胞分裂、生长、DNA复制和蛋白翻译等过程相关。在休眠孢子萌发阶段和次生原质团发育阶段中含锚蛋白重复结构域、含P环三磷酸核苷水解酶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等等基因的表达量均很高。休眠孢子对于根肿菌的存活和传播十分重要,休眠孢子中脂滴的成分与孢子的存活是否相关并不清楚。从多组学角度分析了在根肿菌中的脂滴及其相关的代谢途径。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手段从根肿菌休眠孢子脂滴中鉴定出295个脂滴结合蛋白,从基因组中鉴定出167个参与脂代谢相关通路的基因,脂肪酸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在次生原质团发育阶段表达水平高;在休眠孢子阶段,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醚脂类代谢、酮体合成和降解途径的基因具有较高表达量。根肿菌富含甘油三脂,ZJ-1菌株基因组中包含有完整的甘油三酯合成、储存和降解通路。基因表达动态的聚类分析表明处于休眠孢子萌发阶段的根肿菌通过甘油三酯和脂肪酸降解过程,利用脂滴中的贮存的能量;休眠孢子中大部分(76.6%)的脂肪酸属于饱和脂肪酸(C16:0和C18:0),不饱和脂肪酸中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最高,占整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0%左右。根肿菌是植物细胞内的活体寄生菌,这种寄生方法在植物真核病原物中非常独特,一方面需要维系寄主细胞的活力,同时也需要成功抑制寄主的防御反应。我们对这种专性活体寄生生活方式从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分泌组学角度进行了解析。发现许多参与初级代谢过程的基因,在根肿菌进化过程中丢失;根肿菌基因组中CAZymes相关基因和次级代谢基因减少,体现其极端的活体寄生策略;编码ABC转运体的基因在基因组中显著扩张且相关基因在次生原质团发育阶段具有较高表达水平。ZJ-1菌株中至少有4个有参与调控寄主植物激素水平的基因,其中PBHK1和PBHK2在ZJ-1和e3菌株中均存在,推定它们编码的蛋白参与了寄主植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从ZJ-1菌株基因组中预测到739个编码分泌蛋白的基因,其中111个基因在休眠孢子萌发阶段或次生原质团生长阶段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最后筛选出20个候选效应子蛋白,其中8个为ZJ-1菌株特有。选取其中6个候选效应子蛋白进行进一步验证,发现它们均可分泌到胞外;在本氏烟草上测定结果表明效应子蛋白EC4(Plas B07397)能诱导烟草叶片产生严重坏死症状,且其质外体定位对于其引起烟草叶片的坏死反应至关重要;效应子蛋白EC1(PlasB06695)能够抑制由促凋亡蛋白Bax诱导的烟草叶片坏死反应。这些特性均揭示了根肿菌专性活体寄生的独特方式。根肿菌次级游动孢子进入寄主皮层细胞后,发育成次生原质团。原质团的细胞核不断分裂,其体积也不断增大,最终原质团割裂,形成成熟的休眠孢子充满寄主细胞。次生原质团发育阶段差异表达的基因,其KEGG途径功能主要富集于“翻译”、“细胞生长与死亡”、“细胞通讯”和“癌症”四个方面。以此为线索,从ZJ-1菌株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71个能够注释到与癌症相关途径的基因,其中原癌基因Pb-Raf1、Pb-Raf2和Pb-MYB编码的蛋白分别与人类原癌基因Raf、MYB同源,且它们在次生原质团发育阶段被显著激活;鉴定出三个与癌症信号转导相关的通路(Ras/Raf/MEK/ER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在多核次生原质团发育阶段,信号转导通路中的12个核心基因也具有显著上调表达趋势。利用PI3K抑制剂抑制根肿菌的PI3K/Akt信号通路后发现次生原质团发育进程显著受阻,缓解了油菜的根肿症状。进一步表明癌症相关PI3K信号转导通路在根肿菌次生原质团发育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根肿菌1号致病型ZJ-1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分析,解析了根肿菌的休眠、生长、发育和致病等生命活动,研究结果对建立根肿病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其他文献
试验选用28日龄体况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分别添1 600 mg/kg氧化锌、500 mg/kg肠溶氧化锌、1 000 mg/kg肠溶氧化锌和1 500 mg/kg肠溶氧化锌试
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一种以媒介昆虫为传播媒介侵染野生反刍动物和家畜的世界范围流行的病原微生物。BTV颗粒是由10个基因片段组成的双股RNA病毒,分别编码7个结
美国南加州大学国际教育教授陈锡恩先生多年来充分利用第一手文献和资料,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和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从陈锡恩先生发表在《近代历史》和《亚洲事务》上的
通过对锅炉燃烧调整的优化,找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锅炉效率偏低、氧量偏大等问题,通过设备的治理改造,使锅炉燃烧维持在最佳工况,完善热工自动调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对于这片辽阔水域的生态环保和旅游发展,在当地社会各界一直备受关注。加强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建立环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体制
通过研究网络课件导航树的结构与特.晟。提出了基于全局索引码整数运算的页面导航定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NET和MS SQL Server技术设计与实现了导航树动态管理模块.该模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