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广场公共性评价研究--以洪山广场,首义广场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h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改革和人居环境建设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最近20年关于公共空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公共性这一公共空间本质属性却没有被足够重视。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管理和使用上都面临的种种困境,抑制了公共性的表达。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纯粹的范式,这些问题在城市广场中被放大。因此对城市广场进行公共性评价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以武汉市城市广场和空间公共性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建构模型。在国内外公共性评价模型的研究和公共性维度的探讨,和预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武汉市城市广场多层次,多维度的公共性评价体系;2.研究对象认知与案例筛选。在公共空间的语境下对武汉市城市广场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全面系统地认知研究对象,并结合历史与现状筛选出武汉市典型的城市广场——洪山广场,首义广场;3.实证研究。对洪山广场和首义广场进行公共性评价研究,在验证评价体系可行性的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城市广场公共性先存的问题;4.建议与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城市广场公共性的建议与策略。
  本文旨在全面认知武汉市城市广场公共性,复兴城市广场公共性。本文建构的公共性评价体系,旨在基于传统的城市广场这一最为纯粹的城市公共空间提供一个最基本的范式,为后续更加复合,更加多元的城市“新型公共空间”的研究中提供基本的方法借鉴与实证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量子状态估计(QSE),是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系统控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估计出的量子系统状态,人们可以获取量子系统的当前有效信息,然后利用该信息来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对量子系统的反馈控制。本论文研究开放量子系统的状态在线估计及其反馈控制问题,提出高效的在线估计算法并基于实时估计状态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连续弱测量实现单比特开放量子系统的状态在线估
书院是古代儒学士人聚集、讲学、藏书、习艺、游息之所,而书院园林是建筑空间以外的重要治学场所,是士人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的集中表现。它多由士人参与建设,在选址布局、问名立意、景观营造等方面无不体现士文化思想。书院园林有别于其他古典园林,既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湘、粤两地毗邻,在地理阻碍与交通古道的双重作用下,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既存在共性也保有差异。两地同为全国传统书院大省,数
学位
书院在中国教育历史上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具有普及文化教育等重要意义的民间书院,其本身的社会关注度则相对较低,对西江下游地区民间书院更是缺乏深入且系统性地研究。而在书院的学术研究中,学界多是以文史角度关注于书院地研究,对建筑学范畴地书院研究则相对较少。根据文献整理及实地调查发现,西江下游地区民间书院具有自身的建筑特点,但该地区民间书院的保存情况不容乐观,较多书院的信息已不复存在,实属可惜。因此
学位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乡村住宅的大量建设。随着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地区乡村住宅的居住环境已经很难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迫切需要对其室内热舒适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以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以鄂西南地区的乡村住宅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居民的热舒适性为切入点,通过现场走访调查、客观测试、问卷调查,剖析当地住宅在热环境方面的现存问题,明确了居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上升,教育事业也逐渐被关注,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被大力推行的大环境下,高中教育作为两者的衔接阶段,其办学规模日益庞大,已有普通高中的规模无法满足这一变化带来的需求。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增多挤压了每个学生所拥有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并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多的惠及社会,各地出现了在示范高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校学生人数在3000以上,班级规模在60以上的“超大
在非正式教学理念持续深化的现状下,现有教学空间应对非正式学习的不适应性已显现出来。目前对非正式学习理论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实践探索上对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多聚焦在图书馆,较少关注校园非正式空间。并且关注校园非正式设计的研究缺少对我国中学实际情况的考虑。在此背景下,对中学非正式教学空间的设计进行探索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选取武汉市部分高中进行实地调研,对中学教学空间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156项工程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还促进了重点城市的规划建设。太原凭借独特的地缘环境与良好的工业基础被列为八大重点建设工业城市之一,落户于此的11个“156项目”对太原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服务工业生产、体现社会主义人文关怀而建成的“156项目”单位社区成为太原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单元。  选取太原“156项目”单位社区为研究对象,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