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梁氏-克里曼信息流的人工智能方法在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_y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多世纪以来,天气预报的进步主要归于数值模式对控制方程求解精度的提高;随着数据的骤增,人工智能的方法已逐步显示其强大之处。传统的人工智能通常缺乏对“因果”的考虑,但对于天气系统这类有时序的动力系统,其自身已蕴含了“果”在时间上必不能发生在“因”前面的这样的重要信息。如何找到这类动力系统内部的因果关系并将之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不仅仅在气象领域更在整个人工智能方向上都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因果推断多是经验的、基于统计假设的,很难得到一个精确的、定量的因果关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Liang(2014,2016a)根据Liang和Kleeman(2005)在动力学领域的一个发现建立了严格意义上的、定量的、从第一性原理推导而来的因果推断方法,即梁氏-克里曼信息流或梁氏信息流分析方法。除了因果性,大气内部过程还有着复杂的多尺度性,以及非线性的跨尺度相互作用。多尺度能量学是探讨这类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现有的多尺度能量学方法难以用来研究非平稳的多尺度过程,甚至对多尺度能量的表征都存在概念性的误区。为此Liang和Anderson(2007)提出了一种名为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的泛函工具,并创造了一套基于MWT的局地多尺度能量和涡度分析法(MS-EVA)和正则传输理论(Liang,2016b)。本文利用这种多尺度动力学的分析工具(MS-EVA)来诊断台风移动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并结合梁氏信息流为台风路径作人工智能预报。总的来说,本文要回答以下三大问题。一、台风发展中大气内部的动力学有何特征?哪些动力过程与台风移动有关?利用0.25°分辨率、6小时一次的ERA-Interim的再分析资料,本文将1995-2016年西北太平洋的大气过程按32天以上,1-32天,1天以下分别划分到背景环流子空间、台风尺度子空间和高频扰动子空间中。根据MS-EVA的诊断结果,非绝热加热是台风最主要能量来源,它和背景环流向台风尺度的斜压正则传输一起通过有效位能向动能的转换;除此之外,动能最主要来自背景环流向台风尺度的正压正则传输,其次是对流层低层的压力梯度做功;动能的汇则主要是中高层的压力梯度做功和低层的摩擦耗散、动能输运。对于台风移动,非对称的动能收支有着重要作用。其中背景环流对台风的正压正则传输以及台风尺度动能的空间输运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特别是正压正则传输,其在台风中心往往表现为一对偶极子的形式。尤为重要的是,台风的移动方向正好对应着偶极子的方向,即由正压正则传输的正值指向负值的方向。突然北折个例的合成分析表明台风转向前的36-12小时内完成了正压正则传输的东南(正)-西北(负)指向的偶极子对向西南(正)-东北(负)指向方位的转变。基于这对偶极子的指向,可以提前至少12小时预报台风的移动方向,从而得知台风是否发生突然转折。二、如何利用动力学过程确立影响台风路径的预报因子?直观上来说,除了正压正则传输呈现的非对称偶极子以及传统上广为人知的如导引气流等因子外,很难直接得出其他的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对台风移动是否存在影响。因此本文利用梁氏信息流来确立影响台风路径的主要因子。针对台风这类非连续序列数据,我们将Liang(2014)提出的基于时间序列的信息流方法的应用推广至非连续序列问题中,并提出了一个在线性随机模型、高度混沌确定性系统和经济学实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的算法Algorithm-IF。在该算法下,传统因子中台风的经纬度、提前0-6小时的台风的纬度变率、最大风速以及提前6-12小时的经度位移、最低气压,与动力因子中台风尺度在850 h Pa的正压正则传输、动能输运的经向、纬向和垂直分量、压力梯度做功的经向和纬向分量、500h Pa的动能输运纬向分量、背景环流引起的动能输运、压力梯度做功的纬向和垂直分量以及300 h Pa动能输运的经向和纬向分量、背景环流引起的动能输运等动力过程的部分主频被确定为影响台风路径移动的预报因子。三、如何建立基于因果的台风路径预报模型?该模型具有什么优势?最后,本文将深度学习模型与基于信息流分析的因果推断技术相结合,构造了一个基于因果的人工智能模型用于台风路径的预报。根据Algorithm-IF诊断的台风路径的预报因子,本文将台风的未来6-48小时的经纬度变率作为预报量,分别代入误差后传(BP)神经网络、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onv LSTM)中,训练出预报未来48小时以内台风路径的模型。其中,BP神经网络在预报未来24/48小时台风路径的平均误差(2015-2016年)分别为:135/202 km;而Conv LSTM则是:106/157 km。其中Conv LSTM的48小时预报误差与中国气象局结果相当,尽管目前用到的只是较粗的时空分辨率的数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台风路径的突然转折的预报是一个公认的难题,但我们的方法即使应用于如此粗时空分辨率的数据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中国气象局对测试集中2015年的台风莲花和浪卡路径突变的预报均为失败的,但基于因果的Conv LSTM模型的预报却取得了成功。
其他文献
在传染病暴发期间,社交媒体在提醒和教育公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高对该疾病及其预防的认识,可以导致行为改变影响接触发病率,疾病的传播可以增强危机意识,从而促进信息的传播。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社交媒体有望在传染病建模领域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以提高其预测能力。因此,学者们通过建立基于复杂网络的传染病模型,来深入浅出的分析数学模型所反映的现实问题。针对以上现象建立了数学模型,以研究疾病信
糖尿病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复杂代谢疾病之一,它与高血糖或高血糖状态有关,主要因胰岛素抵抗或/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2021年全世界20-79岁的成年人中有5.37亿(10.5%)糖尿病患者,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43亿人。2021年中国20-79岁的成年人中有1.40亿糖尿病患者,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26.1%,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
散体桩被广泛应用于加固处理可液化场地以增强抗液化能力。采用散体桩加固后场地的地震响应规律与抗液化加固效果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持续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课题之一,特别是对可液化场地散体桩复合地基震动失稳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更不多见。本文基于课题组既有的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提出了散体桩桩体粗粒材料的弹塑性循环本构模型,发展了可液化场地散体桩复合地基的地震响应数值分析方法和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揭
研究背景和目的: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可以累及胃肠道任意部分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的临床形式之一。由于CD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难以完全控制其发展,导致CD患者常发生肠纤维化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肠切除术、狭窄成形术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是目前治疗CD相关狭窄和梗阻的有效方法,
研究背景及目的:黏膜愈合是治疗克罗恩病的一项重要目标。克罗恩病可累及肠道多个部位,但是目前的指南以及绝大多数临床研究仅仅以回结肠镜来评估回肠末端和结肠的黏膜愈合情况,在回结肠镜所无法触及的小肠其余部位黏膜愈合情况却很少有人研究。目前的指南建议在初次诊断克罗恩病时,需要利用回结肠镜联合其他检查手段对全肠道的病变范围进行详细评估,然而,在后续的随访过程中,指南却没有明确指出是否有必要行全肠道黏膜愈合监
第一部分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SpA)是一组主要累及中轴关节导致炎性腰背痛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它包括放射学阴性axSpA(non-radiographic axial spondyloarthritis,nr-axSpA)和放射学阳性axSpA(radiographic axial spondyloarth
脑电信号因其能够真实的反映人的大脑活动的特点成为了脑机接口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在基于脑电信号的各项研究中,注意力检测因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性脑网络特征的注意力识别算法(algorithm based on Synchronous Brain Network,SBN),该方法利用脑电信号计算两两电极间的锁相值(Phase Locking Value,PLV)并
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均明确提出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安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自古以来,任何国家或政权都无一例外将“教化”、“教育”作为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高校正是开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场所之一,高校安全教育是整个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现代化视
研究背景和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调节肿瘤的恶性进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small nuclear host gene 1,SNHG1)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发挥促癌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SN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确保毕业生稳定就业是国家重要方针政策之一。职业决策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重要方面,对其职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有效路径之一。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与自我控制力对其职业决策、评估有着较大的影响。论文对未来取向、自我控制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力进行研究,以期丰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