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自我即自我虚拟性问题,是人的精神性征在表象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里的显现及实践超越性表征,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和源泉,是人发展和创造自己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的本性和能力,是人本虚拟的表象和论据。虚拟自我是自我的核心内容,是人学研究的关键所在,是社会认识论的单体认识目标。人要认识自己,就要认识自我。人要认识自我,就要首先认识虚拟自我。对虚拟自我的研究、论证和构架,是古今中外哲人、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一直致力攻克的难点和堡垒,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得出十分完善且使人满意的结论,也没有能够具体提出有关虚拟自我的第一手材料。截止目前,自我所能进入、所能存在、所能体验、所能践履的虚拟实践的空间惟两类:一曰表象空间,一曰网络虚拟空间,其中网络虚拟空间又细分为:Internet空间、普通游戏、通讯、工具性软件空间和灵境技术空间等三种。与上述空间相对应,虚拟自我也就有两类四种:两类即表象虚拟自我和网络虚拟自我;四种即表象虚拟自我、Internet空间虚拟自我、普通软件空间虚拟自我和灵境空间虚拟自我等。表象虚拟自我是人猿稽别以来与现实自我共在的第二自我、影子自我和副本自我。在表象空间,自我的虚拟性不论表现为善意或恶意、正向或负向、积极或消极,都是自我自选的精神规划和布局,结语也是具有自我事先知道的并必须自己接纳的事件前定性。表象虚拟自我就是前数字化时代自我唯一可以进入表象空间并虚拟出的与现实自我形成对应关系的虚拟自我。网络虚拟自我是以灵境技术为主的计算机技术、网络联接技术和应用软件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信息技术的产物。由于这些综合性极强的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超越,由于灵境技术所具有的高人-机结合性、高机动性的协载,自我由以前仅在表象虚拟空间意构、虚化、体验虚拟性的精神生活过程,发展到自我不仅可以继续享受在表象空间里的这种精神性虚拟,而且还可以通过人-机界面进入电子网络空间进行具有实在性征的虚拟实践。虚拟自我在网络虚拟空间里的虚拟实践,由于其具有的超越在表象空间里的意构,造成了网络虚拟实践吞并、异化自我的现实性及其自我现实人格的非正常、出人意料的结局。自我的现实性和虚拟性之间的张力和平衡被撕裂,复杂化了的虚拟性,排挤、淡漠自我的现实性,就是自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自我由此陷入虚拟性异化陷阱。为了解除自我虚拟性征异常以及人对自我认识的这种“千年之结”,就要首先对自我的虚拟性进行哲学史、心理学史和文化史的梳理和探索,以对自我的认同问题、调节问题、实现问题以及自我的时代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到并揭示出虚拟自我羁留虚拟空间的真实原因和探究虚拟自我返回现实的途径,并在合适的机遇,以恰当的手段,通过健康的诱导和规整的教诲,指引自我做出利于身心、他人和社会的正常、合理、健康、积极的虚拟,摈弃盲目、低级、庸俗、消极的虚拟,自然最终塑造出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身体合格、智力健全、精神健康的朝气蓬勃的大写的人。自我从虚拟空间返回现实社会,立足自我和社会的整体一致并达到人-物生态圈的和谐与统一,正是本文理论落脚点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