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杀线虫活性的约氏不动杆菌MB44全基因组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寄生线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病原物,其分布广泛,寄主较多,给农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有报道指出全世界每年因为植物寄生线虫直接造成的损失高达上千亿美元。植物寄生线虫危害日趋严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目前最常用的线虫防治方法为施用化学类杀虫剂,化学杀虫剂杀虫虽然简单有效,但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人畜健康产生潜在威胁,不符合绿色生态环保的防治理念。因此,对环境友好的线虫生物防治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及研究。其中,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线虫生物防治资源,和传统的线虫防治方法相比有着很多优势,例如安全性高、效果好、持效期长、环保经济等,用于防治线虫的微生物农药也陆续投入市场。本实验室在大规模筛选具有杀线虫活性的细菌过程中,发现不动杆菌MB44具有较强的杀线虫能力。不动杆菌MB44是本实验室从植物冻伤组织样品中分离出来的,经鉴定为约氏不动杆菌,约氏不动杆菌通常被认为是非病原菌,几乎没有关于其引起人类感染的临床研究报道。为了更深一步了解和认识氏不动杆菌的特性,我们完成了MB44基因组草图,并分析了其杀线虫能力相关的基因组特征。MB44的基因组大小为3.36 Mb,包括3636个预测的蛋白编码基因和95个RNA基因。MB44基因组的G+C含量为41.37%。用MP3软件预测MB44基因组中的毒性蛋白,结果发现了108个可能的毒性蛋白。这108个预测的毒性蛋白中有一些蛋白与鲍曼不动杆菌中已知的毒性蛋白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这些毒性蛋白包括外膜蛋白A、磷脂酶D和盘尼西林结合蛋白7/8。此外,MB44基因组中发现的一个铁载体合成基因簇和一个荚膜多糖基因簇被推测可能是对秀丽隐杆线虫很重要的毒性因子。目前的研究这为后期进一步确定MB44的杀线虫毒性因子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MB44杀虫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时会遭遇到不同类型的机械刺激,如:土壤颗粒的侧向压力与摩擦、岩石等物理障碍的阻挡、重力等。准确的感受这些机械刺激并做出合理的响应是植物对局部土壤环境适应并生存的基础。过去的研究表明,机械刺激对拟南芥大量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这些基因包括最初发现的4个拟南芥接触诱导基因(TCH基因)。其中TCH1~3基因编码钙调蛋白和钙调蛋白类似蛋白,它们的发现及分子身份的确定表明钙信号及潜在
本文分析了聚酯PET与ECDP技术现状,指出ECDP共聚酯纤维实现了在常压条件下用阳离子染料达到深染的效果,可以同腈纶混纺用于毛纺行业制造毛线、毛毯等产品,但是截至本项目实施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电极普遍采用Pt/C电催化剂。由于铂资源非常匮乏,极大的限制了PEMFC的大规模应用,寻求可替代Pt/C催化剂的非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