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舒适度改善的农村住宅改造策略研究——以芜湖农村地区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芜湖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出于对高质量生活空间的追求或者年轻人成家需要新房等原因,大部分的家庭新建了住宅,这些新建的住宅已经成为当前芜湖乡村地区的主流住宅形式。新建住宅主要是农民自己设计,并通过雇佣施工队施工建造。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当地居民建设观念落后,建筑往往随意建设,样式都是互相抄袭没有新意,既不美观,也不经济。住宅平面户型比较单一,功能结构存在问题,对于材料和技术的使用缺少技术支持。在结构方面,由于没有经过结构工程师的计算,建筑的配筋、基础设计等都是由没有经过培训或者没有执业资格的民工根据经验所定。施工方面,施工人员也都是一些农民改行拼凑成的施工队伍,没有受过培训,缺乏相关的知识。因此,使得建筑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芜湖农村地区住宅存在室内热舒适度状况较差的问题,结合芜湖地区农村住宅的几种典型类型,主要包括外廊式平面布局、大开间集中式平面布局、大进深集中式平面布局,在此基础上探讨空间改造、围护结构改造与综合改造实施的可能性。笔者通过现场问卷调查,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并利用相关专业仪器实测,了解该地区农村住宅的室内物理参数,分析归纳冬季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从空间、围护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利用节能软件DesignBuilder展开模拟,提出对应的改造策略,分析探讨三种平面布局类型住宅在不同改造方式下的室内舒适度改善状况,并最终结合经济比较和分析等影响因素来权衡相应合适的改造策略。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在我国也不断加大。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为高速公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
公共空间是人们活动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共空间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重要的组成部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目前,高昂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成本使各城市轨道发展机构都面临着投资、融资难的问题。而轨道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城市特色消失、个性趋同也越发明显。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特色的塑造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科学
内廊式教学楼是沿走廊两侧排列一组或两组教室并在端部安排卫生间,楼梯间或办公室等服务用房,组成综合的空间单元。它的特点是教室相对集中,面积紧凑,内部交通线比较短,而且大多数
当今世界,环境和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节约土地资源、不占或少占耕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地、坡地和荒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孤儿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儿童福利机构主要是解决孤儿的生活问题,家庭环境的缺失让这些孤儿缺少基本安全感和体验与家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渐激烈,导致了多元文化共生共存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的复杂局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给一线执业建筑师带来数不清的业务的同时,也以其快速、多变和创新需求的设计环境考验着忙碌的中国建筑师们,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设计模式已经令建
“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向。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建筑;我国从90年代开始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