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8年1月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应加快推出创业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而作为我国创业板的过渡形式,中小企业板已于2004年5月在深交所正式启动,迈出了我国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第-步。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小企业板是未来创业板的雏形,被称为“有中国特色的二板市场”。由于中小企业板的特殊地位,对中小企业板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发行)情况进行研究,对建立创业板无疑会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IPO前后上市公司的运营绩效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成为金融经济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领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学者对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IPO绩效变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时间不是很长,尤其是中小企业板成立到现在只有短短的4年时间,目前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IPO绩效变化的实证研究甚少。
本文基于对上市公司IPO前后绩效变化相关文献的回顾,结合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运用方差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绩效数据为样本,从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有无风险投资等影响因素入手,研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绩效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IPO并没有带来绩效的提高,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绩效基本表现为持续的下降,这与国内其他板块的研究结果是不一样的;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在IPO前后的绩效表现好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50%的IPO公司的总体绩效表现好于大于50%的IPO公司;募集资金占净资产比例较大的公司在IPO前后的绩效表现好于比例较小的公司;小规模的公司在IPO前后的绩效表现好于中规模和大规模的公司。回归分析表明风险投资背景等影响因素都对上市公司IPO前后的绩效变化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了我国创业板建设的几点建议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