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2-3a期(脾肾气虚兼水湿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寻求更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手段。方法: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收集60例CKD2-3a期(脾肾气虚兼水湿证)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一般治疗(低盐、高质量、低蛋白饮食,戒烟和适当运动,补充必需氨基酸/复方α-酮酸)、西医基础治疗(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钠代谢紊乱,高血压管理等)及口服肾衰方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贴敷剂,对照组加用灸热贴。两组贴敷均贴于命门穴、关元穴、双侧肾俞穴、双侧脾俞穴,每日申时至酉时(15时-19时)贴敷,每天4h,2周一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对患者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24hUpro)、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使用SPSS20.0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Scr和Bun均降低,肾功能的改善显著(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都可改善肾功能损伤,并且治疗是等效的。在降低尿蛋白、24hUpro及升高血清白蛋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由治疗前的18.63±4.60降至7.30±4.50,对照组由治疗前的18.03±3.89降至9.80±4.73,差异均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疗效为96.67%,对照组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的进展,且疗效相当。2.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病2-3a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3.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2-3a期患者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