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早搏(premature beat)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患者性别、年龄、抽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早搏类型的关系,以及惊悸、怔忡与早搏类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早搏的中医流行病学实质及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的依据。[资料与方法]1.参照早搏中医辨证标准进行分型、分组。共分为气血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心血瘀阻、痰火扰心、水气凌心六型(证型兼夹者计入临床表现较接近的一型)。2.对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的早搏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抽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早搏类型,对比分析早搏中医证型与这些因素的关系,以及惊悸、怔忡与早搏类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3.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1.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各证型的例数比较,气血亏虚型>心阴不足型>痰火扰心型>心血瘀阻型>心阳不振型>水气凌心型,以上各证型的百分比依次为21.5%,19.0%,18.0%,17.1%,15.6%,8.8%。2.性别、年龄、抽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及早搏类型分布情况:男性100例(48.8%),女性105例(51.2%);年龄≥60岁者104例(50.7%),<60岁者101例(49.3%);有抽烟史者52例(25.4%);有饮酒史者32例(15.6%)。合并高血压病55例,合并冠心病42例,合并糖尿病者14例,合并高脂血症41例;房性早搏60例,室性早搏119例,房室交界性早搏7例,两种类型的早搏并存者19例;辨为惊悸者55例,辨为怔忡者83例。3.性别、年龄、抽烟史、饮酒史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男性早搏患者痰火扰心、心血瘀阻两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女性早搏患者心阴不足、气血亏虚两型的比例则高于男性患者;≥60岁的早搏患者心阴不足、心阳不振型两型的比例高于<60岁的患者,<60岁的早搏患者痰火扰心、气血亏虚高于≥60岁患者;抽烟的早搏患者心血瘀阻型的比例明显高于不抽烟患者,不抽烟的早搏患者心阴不足、气血亏虚两型的比例则高于抽烟患者;饮酒的早搏患者痰火扰心型的比例高于不饮酒患者,不饮酒的早搏患者气血亏虚、心阴不足两型的比例高于饮酒患者。4.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合并高血压病的早搏患者痰火扰心、心阳不振两型的比例高于非高血压病患者,不合并高血压的早搏患者气血亏虚型的比例高于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早搏患者心血瘀阻、心阳不振、水气凌心三型的比例高于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不合并冠心病的早搏患者气血亏虚、痰火扰心、心阴不足三型的比例高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早搏患者心血瘀阻、痰火扰心两型的比例高于不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不合并高脂血症的早搏患者气血亏虚的比例高于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5.早搏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中医证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6.惊悸、怔忡患者的早搏类型无明显差异。7.怔忡的患者心阳不振、气血亏虚、心阴不足三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惊悸患者,而惊悸患者的心血瘀阻和痰火扰心两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怔忡患者。[结语]1早搏各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气血亏虚型、心阴不足型、痰火扰心型、心血瘀阻型、心阳不振型、水气凌心型。2男性早搏患者痰火扰心、心血瘀阻两型多见,女性早搏患者心阴不足、气血亏虚两型多见;≥60岁的早搏患者心阴不足、心阳不振型两型多见,<60岁的早搏患者痰火扰心、气血亏虚多见;抽烟的早搏患者心血瘀阻型多见,不抽烟的早搏患者心阴不足、气血亏虚两型多见;饮酒的早搏患者痰火扰心型多见,不饮酒的早搏患者气血亏虚、心阴不足两型多见。3合并高血压病的早搏患者痰火扰心、心阳不振两型多见,不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气血亏虚型多见;合并冠心病的早搏患者心血瘀阻、心阳不振、水气凌心三型多见,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气血亏虚、痰火扰心、心阴不足三型多见;合并高脂血症的早搏患者心血瘀阻、痰火扰心两型多见,不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气血亏虚型多见。4早搏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中医证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5惊悸与怔忡患者的早搏类型无差异。6怔忡的患者心阳不振、气血亏虚、心阴不足三型的多见,惊悸患者心血瘀阻、痰火扰心两型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