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键值记忆网络的知识追踪算法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追踪是教育数据挖掘和学生建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知识追踪任务是指分析学生以往答题记录建模该生当前的知识点理解情况,进而预测学生未来的答题结果。通过追踪学生当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以给学生推荐合适的习题和学习资料。针对现有知识追踪算法仅通过答题结果更新学生的知识点理解情况,存在忽略了学生的答题行为对结果的影响、忽略了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和学生随着做题其自身学习能力的不断变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知识追踪算法,并基于这两个算法设计实现了一个在线学习系统原型。具体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键值记忆网络的多行为特征知识追踪算法。该算法首先依据学生的答题行为数据,采用决策树算法对答题结果预分类,然后将预分类结果隐式合并到动态键值记忆网络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的学习行为对知识点理解水平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追踪学生的知识点理解水平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答题结果。在ASSISTments 2009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AUC值比当前主流的知识追踪算法即深度知识追踪算法(Deep Knowledge Tracing,DKT)和动态键值记忆网络算法(Dynamic Key-Value Memory Networks,DKVMN)分别提高了9.2%和8.1%。(2)提出了一个学习能力分段聚类的改进动态键值记忆网络知识追踪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学生长期习题作答记录分段,并定义了学习能力特征,动态地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划分,并提出了一种习题记录表示方法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做题行为相融合,最后改进了动态键值记忆网络的读过程,使其在预测学生做题结果时考虑了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进而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做题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AUC值相比DKT和DKVMN算法分别提高了11.4%和10.3%。(3)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追踪算法的在线学习系统原型,该系统的核心和特色功能是对学生知识点理解水平的智能评测和个性化习题推荐。在学生完成习题后,系统可以根据其习题作答记录准确地追踪学生的知识点理解水平,并对其知识点的薄弱环节通过推荐适合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更准确地建模学生的知识点理解水平,进而预测其未来的做题结果,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身份认证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传统身份认证方法的认证因素具有易遗忘、易泄露和易丢失等缺点,而基于鼠标行为的身份认证方法不需要额外设备,方便用于持续身份认
当前,国内外对青年科学家的培养工作极为重视,而青年科学家个体层面的学术绩效评价与预测也成为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题。随着科学计量学的蓬勃发展,文献计量评价指标迅速兴起,同行评议制度受到到挑战,科学家个体层面的绩效评估从单一的同行评议逐渐向采用评价指标进行客观、公正、全面评价的方向发展。文献计量指标发展到现在已趋于成熟,演化为五代指标,为科研评价和绩效评估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其在科研评价中的有效性还
多视角立体(Multi-view stereo,MVS)重建是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领域中一个基础又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增强现实、自动驾驶、城市规划、3D打印以及数字文物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
近年来,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芯片内晶体管数量按几何倍数增加,在大规模高速计算平台的支持下,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通常的DNN运算包括两个阶段,
需求预测是有效进行运营管理的重要并且必要的一步。大多决策者存在认知偏差并影响其对需求的判断。因此,本文将研究需求预测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首先考
本论文以中药小分子小檗碱、DNA和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的快速可视化和高灵敏检测为目标,构建了3种基于纳米金光学传感器的检测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第一章,介绍了药物和生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搜索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以百度搜狐为代表的搜索引擎虽然便利,但专业性不足。为更快捷、准确地获取信息,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信息,问答系统作为一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能量收集技术,以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自供电问题,其中振动能由于其广泛存在性、高能量密度和高能量转换效率等优
泥炭沼泽储藏了超过30%的陆地有机碳,泥炭藓作为沼泽中最重要的植被组成,在固定大气碳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泥炭藓易受气候变化影响,沼泽气温、季节性降水变动会改变泥炭藓群
现有的人脸识别方法在良好控制的条件下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性能。然而人脸识别在商业和执法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往往需要识别从监控摄像头和手持设备获得的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