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饲料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高蛋白饲料对外依存度已超80%,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是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多年生落叶乔木,在我国栽培面积广泛,其嫩芽是民众传统喜食的木本蔬菜,但其数以百万吨计的成熟复叶却无人问津。实际上,香椿成熟复叶营养丰富,具有饲用价值,但较高的硝酸盐积累严重制约了其开发进程。本研究以香椿成熟复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香椿复叶的粗蛋白、氨基酸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并结合生物量评估和肉羊饲喂试验,对香椿复叶的饲用价值及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其次,本研究对发育全期香椿复叶的关键饲用成分(粗蛋白、类黄酮及总硝酸盐)含量进行了跟踪测定,并利用ORAC、DPPH、FRAP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综合营养及保健活性分析,明确了香椿成熟复叶关键饲用成分的积累特点,初步确定了其最适饲用采收时期;此外,通过分析施加基肥处理、叶面微喷、采前处理3类农艺措施对香椿复叶硝酸盐的减控效果,本研究筛得了有效的饲用香椿硝酸盐减控办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香椿成熟复叶富含粗蛋白(16.25–17.78%)、矿质元素(K、Ca、P、Mg、Fe等)及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达33.12–34.60%),粗脂肪含量低(3.10–5.45%),属于高营养型木本饲料原料,且肉羊喜食,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饲用开发价值。(2)香椿复叶发育全期粗蛋白、类黄酮含量丰富,抗氧化活性突出,但同时具有硝酸盐过量累积的特性。发育过程中,香椿复叶粗蛋白含量为13.17–22.65%,远高于常规粮食饲料,其随复叶成熟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类黄酮含量均值为1586.77 mg·100 g-1,远高于蓝莓等果蔬,且随复叶成熟而持续积累;抗氧化活性随复叶成熟而持续增加,并与其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香椿复叶大量富集硝酸盐(2306.39–7346.80mg·kg-1),且随叶片成熟呈“V”形积累。综合香椿复叶的营养价值及保健活性,认为7–8月是其最适饲用采收期。(3)基肥处理、叶面微喷、采前处理3类农艺措施均可影响香椿复叶硝酸盐积累,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香椿复叶硝酸盐积累量随N、P、K施加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随双氰胺施加量的增加呈缓增缓降趋势,合理配置基肥后,最多可使香椿复叶硝酸盐积累量较对照下降30.90%;香椿复叶硝酸盐积累量随叶面喷施Mo和B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Mn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随Zn浓度的增加缓慢增加,组合处理后,叶面微喷处理最多可使硝酸盐含量较对照下降15.97%;采前处理试验表明,增加光照强度及延长光照时长对香椿复叶硝酸盐减控效果最好,其中采前连续光照72 h可使硝酸盐含量下降46.33%;采前灌溉会促进香椿复叶硝酸盐累积,最高可增加77.79%。同时,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基肥处理及采前处理对香椿硝酸还原酶(Ts NR)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且Ts NR表达量与硝酸盐积累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今后需结合香椿氮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其硝酸盐积累的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