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各国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企业破产事件频繁发生,作为公司治理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进行有效性评价的内部审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在宏观层面,国家相关监管机构已经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达成了共识,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财政部等分别从制度上对内部审计行为做出了规范。但是,本应对内部审计职能承担最大责任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态度和行为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家宏观决策层的积极主动与不少企业微观层面的应付、懈怠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在对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进行充分辨析以及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围绕影响企业内部审计态度的主要因素、内部审计态度与内部审计行为以及内部审计绩效的关系展开了讨论。在研究过程中,文章引入了计划行为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内部审计态度的影响维度进行了界定;运用组织行为理论对企业内部审计行为从组织行为层面进行了界定;同时,本文选择了四家内部审计发展水平各异的典型企业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对本文拟研究的理论进行了初步假设;并在随后的理论层面分析中,全面构建了企业内部审计态度—内部审计行为—内部审计绩效的研究模型,把影响企业内部审计态度的关键因素以及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关系融合在理论框架中,为研究内部审计行为的驱动机制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我校(南京审计学院>的培训班、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南京市内部审计协会、江宁区内部审计协会、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以及自已关系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一、高管层态度是企业间内部审计行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源动力。其中,对组织内部审计战略和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影响较为显著。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支持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内部动力,发挥主导作用。二、来自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外部压力是企业间内部审计行为差异的另一影响因素。宏观决策层适当的对企业施加外部压力,能更好的引导企业实施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从而更加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发展。三、企业自身实力对内部审计行为有正相关影响。其中,对组织内部审计战略和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影响较为显著。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需要强大的内部实力做保障,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要建立在企业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四、企业内部审计战略定位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绩效有正相关影响。内部审计战略定位的提升、业务范围的拓展和提升使得内部审计师有机会接触更多、更高层次的业务领域,特别是向风险管理和治理领域的延伸,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了更大作用,提高了董事会和高管层的满意度。业务的拓展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了内部审计师的技能和素质,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审计质量、为组织做出更大贡献。五、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组织结构)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绩效有正相关影响。其中,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较高的独立性使其更能捕捉到高管层的信息和动向,审计业务内容与企业战略重点一致,得到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肯定。较高的独立性能够保障内部审计不受限制的接触需要的资料、保障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保障审计决定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提高了审计质量。最后,对本文的主要贡献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局限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对于本文的主要贡献,首先,本文的研究结论要求内部审计进行适当营销,为组织做出更大贡献,让企业董事会和高管层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支持内部审计的发展,这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源动力。其次,加强政府规制能够对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政府规制可以增强企业实施良好的内部审计策略的责任感,强化企业实施良好的内部审计行为的主动意识,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安排可以提升其在政府中的形象,得到政府更多的认可和帮助,从而减少对企业的更多外部审计和监管,这也会促使企业实施更加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安排,行成良性循环。最后,中介机构的支持也是内部审计提升自已的重要路径。另外,审计质量的提高、客户的认可以及为组织做出价值贡献是提升内部审计绩效的关键因素。本课题下一步期望能在各地内部审计协会的帮助下扩大调查范围,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平衡,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以及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持续关注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加入时间因素,横向和纵向研究相结合,更加深入地探讨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