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中卷回恢复关键技术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2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为了能够减少失效节点所造成的计算损失,基于卷回恢复的容错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检查点技术。在设计检查点协议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在提高检查点设置自主性的同时使计算损失能得到有效控制。为此,论文中给出了基于时间的多周期检查点设置协议。在这些协议中,计算单元允许采用期望的检查点周期进行检查点设置。同时,为了使各计算单元临近设置的检查点能在恢复过程中尽量得到利用,文中给出了一些检查点周期调整方法。这些调整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使进程的检查点设置服从一个P模式。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发现,基于时间的多周期检查点设置协议能在较低的检查点开销下实现对卷回偏移的良好控制。  在分布式容错系统中,日志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卷回恢复手段。采用日志技术后失效节点可通过消息回放避免应用重头执行。在日志协议中,因果日志协议由于允许定期向稳定存储器中更新日志信息以及失效节点在恢复过程中可独立完成恢复而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果日志协议中节点之所以可以独立恢复主要由于各节点维护了不确定事件间的依赖关系信息。人们发现随着节点规模的增大,将产生大量依赖信息携带在消息当中并扩散到其它节点,也就是说以如此方法获知外部节点的日志进度将耗费较大的网络带宽。为了降低传统因果日志协议的携带开销,本文给出了一个分组因果日志协议。该协议的关键在于可控制依赖信息的扩散:系统中的节点将被划分为逻辑组,通过一个消息分割机制使得任何一个节点的依赖信息仅对本组节点可见。实验结果显示出与通常的因果日志协议相比这种具有逻辑分组的因果日志协议的携带开销可以有效降低。考虑到如果依赖信息不能充分利用将会导致消息携带冗余的依赖信息,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基于依赖信息挖掘的因果日志方法。其主要目的仍然是控制因果日志的携带开销。该方法中,一个节点可以仅通过不确定事件间的依赖关系确定出相关节点的因果历史,避免了在消息中携带额外的依赖向量以及依赖矩阵。该方法同时也不需对系统中的失效节点数进行限定。  在分布式系统中计算单元可能穿梭于各个节点,从而导致了在需要进行恢复处理时耗费较大的系统开销用于定位和取回其恢复相关信息。为了加快恢复速度,一般可采取根据计算单元的位置对恢复信息不断迁移的方式。在论文中给出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恢复信息放置策略,即当节点移动到某一限定范围外时采取一种部分恢复信息迁移的方式。我们发现采取该策略时,一些无用的恢复信息迁移将可避免。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迁移开销,论文中还给出了一个采用弹性区域控制恢复信息迁移的策略。如果一个计算单元能够返回先前的限定区域,采取一种相对轻量的恢复信息迁移即可。在论文中对上述恢复信息放置策略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与传统基于移动的策略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数字图像,视频的处理技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不仅是专业的影视、动漫企业,更多的非专业用户希望对自己拍摄的媒体素材进行编辑处理工作。图像,视频的分割技术在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应用分析处理系统对减轻医生的阅片劳动强度和提高诊断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图像分割是图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数据交互和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多数的数据和信息可以通过传统的路由-交换互联网有效传输,但在一些网络设备难以架设的偏远山区以及在河流湖泊
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知识,包括分类知识、聚类模式、关联规则以及序列模式等等。其中关联规则是通过分析数据库中频繁出现的数据之
聚类和分类是数据挖掘中的基本任务。长期以来,关于聚类技术在分类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聚类对训练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期望通过减少噪音数据的影响提高最终的分类精度,因此,如
在游戏项目开发中,游戏工具的开发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软件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工程开发理念被应用到游戏领域。无论是游戏设计理念、项目开发流程,都使得开发效率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数据库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和多样,数据库作为信息系统重要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核心,往往成为最吸引攻击者的目标。访问控制技术是数据库安全领域的一个
学位
失衡数据集是数据挖掘领域中广泛存在数据状态,由于不同类别的数据样本数量差异悬殊而使得正常的分类算法效果不明显。在数据挖掘领域中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数据缺失,
随着嵌入式系统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用嵌入式技术来实现视频点播、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功能己经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这样的嵌入式系统一般都具有功耗低、成本低、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于此相比,互联网中的知识却相当匮乏。在此背景下,基于Web2.0的各种交互式百科知识网站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