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避现象是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Schachter在她的一项针对操不同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不同处理的试验中最早提出了该观点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后续不断有语言教师和学者从各方面对此现象进行论证与实验。其中不乏其支持者与反对者。围绕着学习者语言产出中的回避现象,在国内外都展开了大量研究。可是针对中国高中学生写作中的回避现象研究却很少。因此,鉴于英语写作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旨在讨论回避现象及其对高中学生写作产生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北京一所中学高中二年级两个班和新疆石河子市某中学高三年级两个班进行了实验研究与问卷调查,重点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1)在中国高中学生的写作中是否存在回避行为?2)如果存在,都表现在了哪些方面?3)为什么会产生回避行为?研究过程中笔者对作文中出现的回避现像做出了分类,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中国高中学生的作文产出中确实存在回避现象。但是与之前的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学生在词汇上的所谓“回避现象”其实可以更恰当地归结为“不懂,不认识”,而非回避。2)在其他语言知识方面,如语法,句型,时态等方面确实出现了回避现象。3)回避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学生的思维习惯,情感状况,语言的输入量不够,标准化测试及高考阅卷标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由于调查的局限性,关于回避现象这一课题在某种特定语言结构中的表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