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2005-2011年间胜东社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探讨重点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全面掌握胜东社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动态,确定重点传染病的管理方案,有效综合防控传染病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搜集胜东社区2005-2011年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运用spss16.0、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传染病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等的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分析。对2005-2011年间胜东社区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顺位在前三位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进行重点分析。结果1.2005-2011年传染病总体情况胜东社区共报告传染病病例671例,其中男444例,占66.2%,女227例,占33.8%。年龄范围0-81岁。临床诊断病例615例,占91.7%,实验室诊断病例56例,占8.3%。年发病数最高的是2009年,为167例,占24.9%,年发病数最低的是2005年,为51例,占7.6%。在各年龄段间,2~5岁发病数最高,为173例,占25.8%;16~20岁发病数最低,为10例,占1.5%。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6月份,为153例,占22.8%;11月份发病数最低,为18例,占2.7%。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为240例,占35.7%,其中包括散居儿童131例,占19.5%,幼托儿童109例,占16.2%;其次为工人,发病数为227例,占33.8%;医务人员发病数最低,为2例,占0.3%。2.2005-2011年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2005-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671例,其中包括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4种619例,其他非法定传染病病例52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2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居前三位的是:病毒性肝炎(41.8%)、手足口病(36.7%)、细菌性痢疾(10.5%)。3.2005-2011年间各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2005-2008年病毒性肝炎一直占传染病发病数的第一位,近几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由第一位逐渐下降至第二位甚至第三位。手足口病由2007年的第四位逐渐上升至2009-2011年的第一位。细菌性痢疾比较平稳的占总发病数的第二位。4.2005-2011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共10种366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丙类传染病共4种253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腮。5.将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成下列4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肠道、呼吸道、人畜共患、性病。其中以肠道传染病发病数为最高(569例),以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数为最低(2例)。6.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发病共569例,男388例,占68.2%,女181例,占31.8%。年龄范围0-81岁,2-5岁儿童发病数最高,为167例,占29.3%。临床诊断病例542例,占95.3%,实验室诊断病例27例,占4.7%。儿童发病数最高,包括散居儿童124例,占21.8%,幼托儿童107例,占18.8%;其次为工人,208例,占36.6%。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6月份。7.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2005-2011年共上报病毒性肝炎259例。其中,男205例,占79.2%;女54例,占20.8%。年龄范围14-73岁,31-35岁发病数最高,为62例,占23.9%;14岁以下儿童无发病。年发病数最高的是2008年,为53例,占20.5%;2011年发病数最低,为5例,占1.9%。四季均可发病。发病人群主要是工人,为194例,占74.9%,学生和医务人员最低(0.8%)。8.手足口病发病情况2005-2011年共上报手足口病227例。其中,男137例,占60.4%;女90例,占39.6%。年龄范围0-31岁,0-5岁发病数最高,为159例,占70.7%。2005、2006年没有发病。2009、2010年发病数最高,均为80例,占35.2%。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6月份。发病人群主要是儿童,为206例,占90.7%,其中包括散居儿童107例,幼托儿童99例。9.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2005-2011年共上报细菌性菌痢65例。其中,男38例,占58.5%;女27例,占41.5%。年龄范围0-81岁。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其中0-1岁发病数最高,为14例,占21.5%。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和9月。儿童发病数最高,为21例,占32.3%,其中包括散居儿童14例,幼托儿童7例;其次学生发病数较高,为14例,占21.55%结论1.2005-201年胜东社区各类传染病的疾病排列谱有较大的改变。由于疫苗的有效干预,传染病流行强度有所降低。目前各类传染病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是今后应该重点防治的传染病。2.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的免疫,可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3.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降低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的主要措施。4.加强对疫苗接种人群及以外人群的发病监测,开展常规免疫与加强免疫相结合的方法,防止出现疫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