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传统工匠类谚语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da_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谚语发端于生产劳动,产生于文字之前,语音和谐、通俗简练、内涵丰富。传统工匠是我国历史以来从事传统手工业生产或利用手艺专长服务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劳动者,是我国历史以来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汉语传统工匠类谚语是我国传统工匠描述生活,传递经验的重要方式,在记录我国传统工匠生产生活实践的同时,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目前对于传统工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工匠精神"内容及其在现代企业中应用的讨论,尚未出现从语言学角度对传统工匠谚语进行分类研究,探讨该类谚语与民族文化内在联系的成果。语言承载着民族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研究汉语传统工匠类谚语,对于探究我国传统工匠的生产方式、生活状况、价值观念、习俗信仰、处世方式、道德理念等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建筑行业、制造行业、服务行业三种分类对汉语传统工匠类谚语进行语义分析,揭示其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其所蕴含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汉语传统工匠类谚语广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本文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对该类谚语的修辞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探析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蕴。
其他文献
白朴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又长于填词,一生作词一百零四首,存《天籁集》中,但由于他曲名过盛,其词被曲名所掩,一度不被重视。但是天籁词具有巨大的包容量,既有深沉的历史感,较
王小波是当代文坛上一位独特而重要的作家。在其代表作“时代三部曲”中,作家从容跨越过去、现在、未来,以幽默和戏谑的口吻述说人类生存的种种背谬,并以浪漫和理想精神肯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