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及其运用——以共同安全法时期为个案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gb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援助政策是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官方性质的对外援助最早出现于二战时期美国提供给反法西斯盟国的军事、物资援助。随着战后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因而成为美国援助的重点地区。台湾作为太平洋岛屿链上的关键一环和反对新中国的桥头堡,更是美国提供外援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共同安全法案时期(1951-1961)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为个案从一个侧面研究美台关系。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初期,杜鲁门政府把台湾排除在太平洋岛屿链之外,只对其提供有限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直接对抗,台湾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亲美的政治趋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美援。1951-1956年间,美国政府以遏制新中国为出发点,对台湾同时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其中以军事援助为主,经济援助为辅,后者专门为保持台湾社会安定、维护过度发展的军事力量服务。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对台湾的经济援助政策是以NSC146/2、NSC5429/5、NSC5506等文件为指导,以美台军事安全与政治结盟为目的。到1956年底,台湾经济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  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美国的援外政策改变原先单一的短期军事目标,逐步增加经济方面的目标。新中国“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更刺激了美国对台湾经济援助目标的改变。1957-1961年间,美国政府以NSC5723、NSC5913/1文件为指导,向台湾提供援助,在继续保有政治、军事目标的同时,增加“经济自主”、“建立经济实体”等新目标。到1960年底,台湾经济奠定了起飞的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经济援助政策的演变,可以看到,维护美国国家安全、遏制新中国是美国援助台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台湾作为中美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得到了美国越来越多的关怀。  在共同安全法期间,国民党政府革除弊政,积极应对,有效使用美援。专门为此目的而设立的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美援会、农复会等机构兼有对台湾、对美国政府援外机构双重负责的职能,并使美援得到合理分配。台湾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是在美援机构审核下进行的,且与美国的援台计划相一致,因而恢复后的台湾经济严重依赖美国,成为美国经济的“半边缘地区”。  总之,在此期间,美国援助台湾和台湾运用该援助取得了双重效果——对美国而言,保证了“国家安全”,维护了两岸现状,阻止了中国统一;对台湾而言,国民党政府终能偏安一隅,在“一个中国”政策的指导下,与新中国长期对峙。
其他文献
本文从1935年《何梅协定》写起,到抗战结束为止,研究对象以河北省国民党为中心,拟对这一时期的河北省国民党组织及党员活动,作重点分析和论述。  《何梅协定》生效后,河北省国民
利用CMOS图像传感器与DSP芯片构成一个高速动态成像系统。由DSP电路驱动CMOS芯片并通过片上AD变换后输出数字信号并即时进行处理。利用这个系统进行了单帧与连续帧的图像采样实验,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证明了采样频率越高,其对于运动物体的测量数据就越准确。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以灵活地改变三种获取图像的模式,便于对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大起义胜利、推翻元朝的统治的基础上建立了明朝。他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对原有的监察机构和监察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更加强化和更加高度集权的
金相图像分析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材料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金属材料分析的重要手段;金相图像分析仪是定量分析金属材料内部显微组织必不可少的工具。概要地追溯了金相图像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