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现有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存在连续的病理及临床过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龄和老年性痴呆的一个过渡阶段,其涵盖了多种病理生理变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其独特优势而广泛应用于AD相关研究。早期识别AD可以从颅脑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入手。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可描述AD患者颅脑结构的萎缩。同时,使用动脉标记自旋(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的灌注成像可评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进而反映脑功能状况。AD谱系人群通常会出现海马萎缩,而海马又可分成不同的亚区,各个亚区对AD病情发生发展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时在AD病程的不同阶段,不同脑区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存在着不同程度改变。因此联合sMRI和ASL-MRI技术探讨AD谱系人群海马体积及其血流量的异常,有可能为揭示AD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也为AD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研究提供新的帮助。目的:描述海马亚区的体积和局部脑区CBF在AD谱系人群中的演变,同时探讨结合海马亚区体积和局部脑区CBF能否提高早期识别AD谱系人群的效能。方法:以44例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arly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EMCI)患者、50例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at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LMCI)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为研究对象,采用sMRI及ASL-MRI采集图像。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软件(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计算出海马及其亚区的标准化体积,使用基于体素分析的方法获得标准化后的CBF。比较三组海马亚区体积和局部脑区CBF的差异,同时结合多维度认知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海马亚区体积以及局部脑区CBF与多维度认知评分相关性。最后结合海马亚区体积及局部脑区CBF联合绘制预测MCI患者的ROC曲线。结果:1、HC组、EMCI组、LMCI组情景记忆评分和执行功能评分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MCI组双侧海马及其多个亚区标准化后的体积在较HC组显著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MCI组和H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所有受试者标准化后的双侧海马体积及左侧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区、右侧CA2区、右侧CA3区和右侧DG区体积与情景记忆和逻辑记忆延迟回忆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4、EMCI组左侧额中回区域的CBF较HC组明显升高(P<0.01),LMCI组右侧前扣带回区域的CBF较EMCI组明显降低(P<0.01)。5、HC右侧前扣带回区域CBF与视空间功能及画钟试验得分呈正相关(P<0.005)而EMCI和LMCI组没有统计学意义。6、联合右侧CA3区体积、左侧额中回CBF、右侧前/中扣带回CBF可以有效预测LMCI患者(最大ROC曲线下面积=0.857)。结论:AD谱系人群中海马及其亚区会出现灰质体积的减少和局部脑区CBF的改变,且在EMCI阶段,CBF的改变早于体积的减少。海马亚区体积和局部脑区CBF的变化可早期反映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改变,可作为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依据。结合海马亚区体积和局部脑区血流量能提高早期诊断AD谱系人群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