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降解游离棉酚菌株的筛选及固态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仁富含蛋白质,是很好的植物蛋白饲料资源。但因其含有对动物有毒的游离棉酚,使其利用价值大大降低。为此,人们研究了许多使棉仁脱毒的方法,如有机溶剂浸提、硫酸亚铁处理、氢氧化钙处理以及微生物发酵等。其中,利用微生物发酵脱毒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方法,该法不但能脱除棉仁中的游离棉酚,而且还可以提高棉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一些促生长因子的含量,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实验通过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红曲霉菌株(Monascus purpureus),并优化了其发酵材料的预处理工艺及脱毒条件,来探讨影响其发酵脱毒的因素。另外,通过进一步考察发酵脱毒前后棉仁中各物质变化,初步探究了红曲霉发酵的发酵效果。具体如下:1.游离棉酚降解菌的筛选:通过对实验室已有的菌株进行固态发酵降解棉酚的筛选,得到一株可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红曲霉菌株。2.优化发酵材料的预处理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加热时间、棉仁湿度及加热温度进行正交试验得到各条件对棉仁中游离棉酚(Free Gossypol,简称FG)含量变化的影响为湿度>温度>时间。综合各因素作用,得到的预处理最佳条件为,70%的湿度,120℃条件下处理20min,在最佳条件下FG降解至约290mg/kg,降解率为96.2%。3.优化固态发酵脱毒条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对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对湿度,接种量,固态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固态发酵物料厚度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对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温度A,湿度B,接种量C,发酵物料厚度D)进行L25(56)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组合,对棉仁中游离棉酚(FG)含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测定游离棉酚含量和营养物质变化确定最佳发酵终止点。各因素对棉仁中的游离棉酚的降解率影响依次为:接种量>温度>发酵厚度>湿度。综合各因素作用,确定的最佳发酵温度为32℃,物料湿度为60%,接种量为10%,物料厚度为2.5cm。在此最佳条件下发酵产物中棉酚降解至100mg/kg左右,再经过后续烘烤处理,游离棉酚剩余含量为80mg/kg左右,降解率为72.5%。4.发酵脱毒前后的物质变化:通过红曲霉发酵脱毒处理后的棉仁无霉变、质地松散、香味浓郁。发酵前后棉仁中的植酸含量降低了46.9%,粗蛋白质含量由45.83%提升至49.15%,并且大分子蛋白转变为小分子蛋白,大大提高了棉仁的营养价值。
其他文献
由于石墨的特殊结构,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化学稳定性、无毒价廉,而且石墨在我国的储量丰富,因而便于工业上使用。因此,本文选择石墨作为润滑油脂添加剂的制备原料。 本文
选取贵州习水和赤水丹霞地貌地区、宽阔水和茂兰喀斯特地貌地区、斗篷山和月亮山常态地貌地区,以及高坡和大坪箐沼泽湿地8个不同环境背景的地区,通过对这几个地区进行苔藓植物
水体重金属污染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和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成为广大环保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对于治理低浓度或微量浓度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