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以氟硼二吡咯(BODIPY)为荧光团、肼基为测试基团,基于自由基反应机理,用于检测次氯酸根离子的高灵敏性、高选择性荧光探针;以无机介孔硅纳米材料(MCM-41)为基底材料,通过表面修饰,实现pH与光照双重控制的药物传输体系。⑴第一部分。由于人体内次氯酸根离子的浓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故发展检测次氯酸根离子的高选择性、高灵敏性荧光探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合成了一种以氟硼二吡咯(BODIPY)为荧光团、以肼基作为次氯酸根检测基团,用于检测次氯酸根离子的新型荧光探针,并对其性质做了探讨。该探针与次氯酸钠的反应在磷酸盐缓冲液中一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反应完成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急剧增加。同时,该探针表现出对次氯酸根离子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的数据分析表明,次氯酸根与该探针的反应极有可能是通过自由基氧化机理完成的。⑵第二部分。目前,药物控释体系在医药研发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备受人们的青睐。在本文中,我们制备了一种基于介孔纳米硅材料MCM-41,pH和光照双重控制的药物传输体系。该体系分别将氨基硅源与偶氮苯衍生物修饰于MCM-41表面,其中通过对氨基硅源进行修饰并与乙二胺-β-环糊精形成亚胺键来作为pH控制部件;偶氮苯衍生物与β-环糊精形成分子复合体作为光照控制部件。两个控制部件通过一个β-环糊精分子联结为一体。光照控制部件经紫外线照射(365nm)会被打开;pH控制部件在酸性环境中(磷酸盐缓冲液,pH=5.0)会被打开。然而此时材料孔道周围的β-环糊精并未离去,其将继续阻止载体分子释放。只有在酸性环境中(磷酸盐缓冲液,pH=5.0)且有紫外光(365 nm)照射时,pH控制部件和光照控制部件会同时打开,β-环糊精离开材料孔道周围,载体分子大量释放出来。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纳米门的开/关,能够控制载体部分地释放。如果将材料的每个孔道看做一所房子,β-环糊精看做房子上的一道门,pH控制部件和光照控制部件看做门上的两把锁,那么,只有在同时拥有两把钥匙时才能将这道门打开,将房子里的货物搬出来。如此设计是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载体从材料中释放出来,降低药物在到达病变部位之前对正常组织所产生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