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实验与模型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热解是煤热加工利用的第一步反应,热解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热解反应速率,有助于理解煤热解过程中化学组分的相互作用、元素迁移及挥发分生成规律并预测热解产物分布。当前文献中已经报道多种热解动力学模型,评估其对不同煤种及热解工艺的适应性,厘清热解动力学模型参数选择的差异性,可为热解工艺及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热解过程中化学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完善热解反应理论及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三种低阶煤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吡啶抽提实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以及13C-NMR固体核磁实验确定了煤样化学结构基本组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热重(TG)实验研究(升温速率10原子百分比相对于其他两种次烟煤高;对于三种煤样羧基碳含量较少,除天池煤外,其余两种煤样则有较为明显的羰基碳峰值。同时使用FWO模型、Friedman模型及KAS模型分析了三种低阶煤样TG脱挥发分动力学,评估了模型的适应性发现等转化率方法中FWO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TGA数据。同时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预测了三种低阶煤热解反应速率,根据等转化率方法中得到的指前因子分布函数,确定了适用于分布活化能模型中的不同煤种指前因子值,解决了以往分布活化能模型中指前因子选择存在任意性的困难。进而评估了反应级数、反应温度指数、反应阶段数以及活化能分布函数类型的影响,发现双高斯分布活化能n级反应模型对于三种煤样的TG曲线拟合最好。
  本文采用居里点裂解器(PY)对准东煤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研究,升温速率高达2000,研究发现当最终的热解温度约为1200K左右时,颗粒的内部热量足以促进各种反应,并且煤颗粒中的温度梯度将降低。但温度低于1100K时,由于煤颗粒局部发生热解导致不稳定桥,外围结构等化学组分产生的变化不同,因此失重随粒径变化出现一定差异。同时采用大分子网格模型对热失重过程进行预测,提出不稳定桥竞争与协调热解模型,很好的预测并解释了高温下非冷凝气体与焦油释放的不同步的现象,且能够较好地预测准东煤在PY快速裂解实验中的失重并揭示不同化学结构随温度变化的反应机理。
  实际工业中煤焦是热解的主要产物之一,热解过程对煤焦表观形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自行设计流化床热解装置,并成功制备了煤焦颗粒,与快速PY裂解制备煤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流化床制备煤焦孔隙更为丰富;随热解温度的增高,PY裂解条件下煤焦粒径先减小后略微增加,而流化床热解制备的煤焦粒径减小;相较于原煤而言,两种热解条件下颗粒二维球形度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脉冲预电离的扩散冷却CO激光器的运转机理,提出采用脉冲预电离技术改善纵向脉冲放电的稳定性、降低工作电压和提高电光转换效率.提出了两种新的预电离技术.采用螺旋结构横向脉冲预电离技术首次研究了非自持纵向放电CO激光器,非自持激光器的主放电和输出功率由外加的预电离脉冲控制,激光器的可控性非常好.该文还发展了一种采用Pspice软件对脉冲预电离放电进行瞬态模拟的理论分析方法,有利于激光器放电电路
深度学习方法在自然图像、自然语言、人脸等众多机器学习领域获得了较好的性能,且引起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深度学习研究的是一大类拥有多层非线性变换的模式识别系统,这些系统将数据从低往高逐层抽象,相比于浅层方法更适合于对真实世界中的高度非线性问题进行建模。  人脸表情识别是一个典型的高度非线性问题,本文围绕人脸表情识别问题,研究探索了二值神经网络、二值自编码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带有视觉注意力的卷
量子密码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密码技术,它是经典密码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基于计算安全的经典密码体制不同,量子密码的安全性不依赖于计算的复杂度,而是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使量子密码具有经典密码无法比拟的优势——无条件安全性和对窃听的可检测性。自1984年量子密码诞生至今,已有大量的量子密码协议被提出,这些协议丰富了量子密码的研究内容,也推动了量子密码的发展。然而现有的
学位
随着无线传感网(IEEE 802.15.4)标准化的进程以及IETF(The Internet of Engineering Task Force)成立6LoWPAN(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工作组,进一步加快了IPv6网与802.15.4传感网的融合。本文围绕用于这两种异构网络融合的 6LoWPAN 技术展开研究,通过
在项目“虚拟手术仿真中多模态耦合视触觉反馈关键问题研究”中,项目组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和电磁学等技术的视触觉交互平台。该平台通过立体视觉技术获取操作器械的空间位置信息,并将其传递给虚拟场景;虚拟场景利用该信息同步虚拟操作器械以及计算它和虚拟模型的位置关系,依此进行触觉渲染并传递给电磁力反馈装置;力反馈装置根据“力”的大小来调控电流,进而引起操作器械周围磁场的变化,实现力反馈的目的。在定位
学位
结构在下层柱失效时,通过梁柱节点形成的悬链线机制来实现结构内力重分布能有效避免结构发生连续倒塌。然而大量现有钢结构在设计时并未考虑结构的鲁棒性,既有完全焊接钢框架结构节点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尚不清楚。因此,研究结构的倒塌响应和如何提高结构抗倒塌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首先,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和拉压转换装置进行试验,通过对试验过程中惯性力和应力波的传播等进行分析,验证了试验技术的可靠性
气承式充气膜结构因其具有现代时尚的外观造型,能提供无梁柱的内部大空间,以及在功能性和经济方面的诸多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运动场、仓库等大空间、大跨度的体育和公共设施。由于气承式充气膜结构具有跨度大、净空高、自重轻的特点,属于典型的风敏感结构,风荷载往往为其主要控制性荷载。而目前对气承式充气膜结构的风荷载问题研究较少。虽然用于气膜建筑结构设计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在我国规范有类似的封闭式落地拱形屋面结
城市街区处于湍流大气边界层的底层,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热环境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弱风条件下,在建筑物后方和城市街道峡谷的弱风区域,相关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城市居民区的空气流动属于微尺度的大气流动,因此在城市大气微环境范围内对污染物扩散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居民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全球受到普遍关注,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措施应运而生,被认为能够有效缓解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压力,在全球各地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  本论文开展了对赞比亚卢萨卡市Kabangwe一处农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尝试将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于该农场,以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对该地区灌溉农业带来的挑战。  饮用水供应不足是Kabangwe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生产的饮用水不仅用于居民生活,同时用
学位
沸石分子筛是分子筛家族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晶型硅铝酸盐材料,具有规则的微孔孔道结构,其孔径大小范围为0.3-1.5nm。其化学组成可以表示为:Mx/m[(AlO2)x?(SiO2)y]?zH2O。沸石分子筛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控的酸性、优良形状选择性及较好的吸附性能等。但是,传统ZSM-5沸石分子筛的孔径小于2nm,其微孔孔道不利于分子尺寸较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