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O2注入煤层对甲烷进行置换-驱替是近年来强化煤层气抽采及碳封存的重要手段之一。CO2进入深部煤层转为超临界态后对煤具有明显的萃取和溶蚀作用,导致煤的微观特征如孔隙分布、表面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不同埋深下煤层温度变化会影响超临界CO2的作用规律,因此,研究不同温度超临界CO2作用后煤微观结构特征变化对于评价CO2强化煤层气抽采效果以及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来自三个地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注入煤层对甲烷进行置换-驱替是近年来强化煤层气抽采及碳封存的重要手段之一。CO2进入深部煤层转为超临界态后对煤具有明显的萃取和溶蚀作用,导致煤的微观特征如孔隙分布、表面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不同埋深下煤层温度变化会影响超临界CO2的作用规律,因此,研究不同温度超临界CO2作用后煤微观结构特征变化对于评价CO2强化煤层气抽采效果以及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来自三个地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温度超临界CO2对煤微观结构的作用规律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多种手段,分析了不同温度超临界CO2作用前后煤孔隙结构、矿物组成和大分子结构变化规律。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揭示了不同温度超临界CO2条件下孔径分布特征、分形维数及孔隙率等煤孔隙结构变化规律。超临界CO2对煤的孔隙结构整体表现为增孔和扩孔作用。对于吸附孔(微孔和过渡孔),在低温时(40-60°C)其分形维数变化规律不明显,是超临界CO2对孔表面的萃取和矿物溶蚀共同作用所致;而在高温时(﹥60°C)吸附孔结构分形维数增加,以溶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根据渗流孔(中孔和大孔)结构变化,超临界CO2对煤的孔隙率提升效果随煤变质程度升高增强,总体提高至原来的1.45-1.57倍。(2)基于煤矿物成分变化及微晶结构分析,阐明了不同温度超临界CO2对煤孔隙结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由于超临界CO2对煤中矿物成分的溶蚀能力先增强再减弱,吸附孔(占总孔>70%)孔体积增加程度先升高再降低。超临界CO2萃取作用和形成的酸性环境导致煤化学键断裂的同时发生加成反应,变质程度较高的煤以小分子烃脱落为主,芳香层堆砌度降低,煤体结构变疏松,有利于孔隙体积增加;而变质程度较低的煤以加成反应为主,芳香层堆砌度增加,煤体结构变致密,不利于孔隙体积增加。(3)通过分析煤有机官能团和大分子结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温度超临界CO2作用对煤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规律。随温度升高,超临界CO2萃取作用导致变质程度较高的煤芳香环缩聚程度整体降低,呈“U”型变化规律;而变质程度较低的煤脂肪烃含量更多,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更为复杂,导致其芳香环缩聚程度变化规律不明显。超临界CO2作用后煤样芳香环缩聚程度降低使得煤体结构相对松散,进而促进了甲烷解吸,对CO2地质封存及高效置换煤层气有利。
其他文献
水系锌电池因廉价、安全等特点被看作是铅酸电池最有力的替代者,有望成为下一代大型蓄电池的主力军。其中,高容量、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电极材料的开发成为关键。作为一个理想的水系锌电正极,必须兼顾可逆脱/嵌锌离子的结构和能回避析氢析氧的电压区间。五氧化二钒(V2O5)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589 m A h g-1)、合适的氧化还原电位(0.65/0.5 V、1.0/0.9 V vs.Zn/Zn2+)成为水系
随着对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微电子、传感器、微处理器等相关技术的突破,应用于机械设备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系统也在不断完善。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外部应力的冲击或是内部元件的损伤往往会出现以振动信号为表现形式的故障。如果能够将出现振动信号时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振动信号提取并将其存储以供后续分析,对于设备故障类型的诊断以及发生故障部件的定位是有非常大帮助的。以往的在线故障诊断系统体积庞大
轴承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在动力传动过程中常起连接和承载作用。轴承除了负荷大、转速高,工况也比较恶劣,易发生塑性变形、磨损和疲劳剥落等故障,导致机械传动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随着国内汽车、航空等行业迅速发展,工业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进步,轴承研发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显。本文以某变速器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结合三维设计软件和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轴承静力学、动力学特性和疲劳寿命,搭建用于
CO2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钢铁企业作为CO2排放大户,将CO2资源化利用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以深脱碳、脱氢等为主要目标的RH精炼成为纯净钢冶炼的重要手段。RH精炼需耗费大量高昂的Ar,CO2成本仅为Ar的1/3~1/5,且CO2具有弱氧化性可参与脱碳,由此将CO2替代Ar用于RH精炼是钢厂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向,但将CO2用作RH提升气体冶炼超低碳钢的相关基础
镁合金密度低,比强度高,减震性和电磁屏蔽性能优良,作为轻量化材料和功能材料应用前景巨大。常用镁合金是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在室温下可启动的滑移系较少,塑性较差,通过常规工艺实现镁合金的高强高塑性结合比较困难;而异构材料概念的出现,为获得强韧性结合的镁合金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因此,本文针对镁合金室温塑性差,且强度和塑性不平衡的基础科学问题,利用不同含量的Gd元素对镁合金再结晶行为影响不同,通过累积挤
电磁场在现代连铸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通过钢水与磁场感生产生的驱动力来强化未凝固钢水的对流运动,均匀铸坯的传热及传质,进而改善铸坯的质量。根据前人研究,我们已经发现低频磁场会对熔融的保护渣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并对其基本的物化性能产生影响,但是由于保护渣在结晶器内的环境是在高温下且非透明的,我们很难直接地观察到保护渣在结晶器内的运动变化过程。数值模拟是电磁场作用下结
某轴类试件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某结构件的材料特性研究,该轴类试件现有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产品质量可靠性不高。鉴于此,本课题以某轴类试件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改造为背景,根据现场工艺与实际需求,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设计与研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对生产线进行整体规划。分析现有生产线存在的不足,结合现有工艺与生产线的功能需求添加各种功能模块,如智能检测模块
机床加工是复杂精密装备生产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际生产中却普遍存在加工质量多源信息采集不足、数据多源异构、采集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加工质量异常无法预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因此,论文针对复杂精密装备生产车间的机床加工运行特点及其质量管控需求,在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复杂精密装备生产车间机床加工质量异常预警系统及其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在分析复杂精密装备
随着世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密封压力容器的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开裂、碰撞、摩擦、腐蚀等状况容易造成容器泄漏,将对人民的经济和生命安全的造成严重的影响。声发射是一种由于材料迅速释放瞬时弹性波的物理现象,密封压力容器泄漏导致的机械振动信号是一种声发射信号。针对密封压力容器泄漏引发的安全事故问题,结合国内外声发射泄漏检测方法,设计了一套密封压力容器声发射泄漏检测和漏孔识别系统。主要包
作为传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齿轮的接触疲劳问题是制约航空、舰船、汽车、风电、机床等高端机械装备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因齿轮接触疲劳失效而导致的装备事故屡见不鲜。针对齿轮接触疲劳失效问题,各国学者通过对齿形设计、材料冶炼、热处理工艺、齿面光洁度等改善和载荷、润滑等条件控制,有效地改善了齿轮的接触疲劳性能。其中日本、欧美和韩国的钢企通过严格控制夹杂物的尺寸和分布,提高了钢材的纯净度,得到的纯净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