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下人性的扭曲——对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有史以来著名的戏剧大师被称之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三次获普利策奖,一次获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共创作了五十多部优秀戏剧,其作品大多以揭示了社会现实及人类的内心世界为写作目的。《榆树下的欲望》堪称其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尤金·奥尼尔希望通过此剧来探索物欲横流的社会下人类的病态根源并力图发现人类摆脱精神痛苦的途径最终重获心灵上的平静。为了更好的理解尤金·奥尼尔在该剧中的思想,本论文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依据,总共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分别从内因和外因探讨尤金·奥尼尔悲剧思想的根源,他三个不同的文学创作时期以及他对美国戏剧的影响,国内外对其的研究情况回顾和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以马克思为分界线回顾其之前和之后的异化论的发展情况并重点探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四方面加以论述。   第三章结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介绍卡伯特一家人性异化的种种表现从异化的个体和异化的人际关系等角度说明。   第四章基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试图寻找人性异化的根源和解决途径目的在于唤醒人性的觉醒。   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包含对尤金奥尼尔本人,其《榆树下的欲望》以及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评价和本论文的创新性、价值意义、限制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总而言之,挖掘社会病根拯救人类灵魂不单单是奥尼尔的责任,在他的感召下也是全世界全人类永恒的使命和主题。
其他文献
二语心理词汇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一直是被语言学家以及教育学家教所忽略的一个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被语言学家所重视。研究者们开始探究词汇的记忆特
作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意思表示在德国民法理论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
冈察洛夫-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19世纪中叶俄国重大社会变革的见证人。他的名字被我们所熟知是缘于他的三部曲作品:《平凡的故事》、《奥勃洛摩夫》和
近些年来,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朝气蓬勃的发展起来。而在认知语言学的领域中,动态注意力视阙下的动态识解理论又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动态注意理论主张
美国女作家杰丝米妮·瓦德(Jesmyn Ward,1977-)是南方作家的一员,美国文坛的新生力量。她的作品多为亲身经历的写照,语言犀利而诗意,感情强烈。小说《拾骨》自2011年出版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