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州,又称“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大量的革命旧址。一方面,一些革命旧址尚未被发掘,另一方面,部分革命旧址在城乡发展的进程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研究以我国“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为背景,以《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2019)的公布为契机,以“赣州市革命旧址客家围屋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课题为来源,希望通过对赣州市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促进赣州革命文化资源的高质量发展,为赣南地区的建筑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注入新的、更强的活力,使赣州市优秀的革命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创造力和竞争力,促进赣州市地方经济的增长,助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在研究中,首先对革命旧址进行研究综述及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法律文件的梳理,厘清发展脉络,同时对赣州市革命史及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取得的成就,并在价值认知中将赣州市革命旧址的价值分为核心价值和附属价值两大类,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赣州市革命旧址数量多、旧址类型全、时间跨度大、分布范围广、影响力极大五个基本特征;现场调查之后,进一步对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总结出赣州市革命旧址存在保护思想意识不统一、管理体制缺乏一致性、“四有”工作不全面、旧址数量与保护力量对比悬殊、内生动力较差及开发手段单一、保护规划的权威性有待加强以及对旧址本体保护较多而忽略整体环境的整治七大问题。其次,在赣州市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的宏观策略研究中,通过对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阐述以及SWOT分析认清自身家底,提出赣州市“革命旧址价值+苏区振兴”的总体思路以及保护与利用的基本目标和六条基本原则,进而对保护与利用的方式进行阐述。最后,以云石山革命旧址群为案例,细化赣州市宏观策略,提出“革命旧址价值+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并根据其现状评估情况将云石山17处革命旧址分为三级,以此为依据提出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