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区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以山西太原官地煤矿开采区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山西太原官地煤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功能分析(LandscapeFunction analysis,LFA)的地表土壤评价与数量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强度干扰区油松林内外灌草植物进行了研究。  土壤稳定性指数(Stability Index,SI)、土壤渗透性指数(Infiltration Index,II)、土壤养分循环状况指数(Nutrient Cycling Index,NI)都随干扰强度增大而减小。  TWINSPAN(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对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样方进行分类,(1)将轻度干扰区75个灌草样方分成4组,林内1组,林外3组;(2)将中度干扰区75个灌草样方分成4组,林内1组,林外3组;(3)将重度干扰区75个灌草样方分成13组,林内9组,林外4组。每组称为一个群丛,代表官地煤矿开采区林内外灌草植物的主要类型。轻、中度干扰区样方的CCA排序则较好地揭示了土壤养分循环状况指数是影响官地煤矿开采区灌草植物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  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Shannon-Wiener指数与Patrick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轻、中度干扰区林内群落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林外高。轻度干扰区草本层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灌木层。中度干扰区灌草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不过与“中度干扰假说”不同的是物种均匀度最大致使物种多样性达到最高水平。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对不同强度干扰区优势种群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干扰区林外和中度干扰区林内黄刺玫生态位宽度位居第一,重度干扰区林内优势灌木蚂蚱腿子生态位宽度仅次于黄刺玫,位居第二,生长在裸露地的单优灌木为旱柳,其生态位宽度较小。轻度干扰区林内外灌木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中度干扰区林内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较林外大,重度干扰区林内外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小。大部分共优种生态位宽度在中度干扰区最大,重度干扰区最小。林外优势灌木黄刺玫生态位宽度随着干扰强度增大而减小,是黄刺玫对官地煤矿开采区不同强度干扰的适应结果。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跨区域互联电网的形成,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再次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阻隔系统故障的传播,避免连锁故障的发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主动解列是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实时动态信息的紧急控制手段。及时而恰当的主动解列可以阻隔故障传播,避免保护连锁动作可能导致的系统崩溃,有利于大扰动后电力系统的快速恢复。目前关于主动解列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什么时候解列、在哪里解列以及解列后如何控制。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