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制造业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领域的动向备受瞩目。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未来我国将围绕重点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旨在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润滑剂”,金融始终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这一宏伟计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制造业公司的金融支持效率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制造业公司金融支持效率普遍低下似乎成为业界的共识,众多学者从经济发展、货币政策等宏观层面分析导致效率低下的因素。然而,将研究视角转向微观层面,从公司自身发掘原因,对于提升金融支持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研究其对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本文以我国44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首先,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水平,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整体未实现有效,仅少数公司达到相对超效率或相对有效率,且各上市公司的效率值差异较大;第二,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在2007-2012年间受宏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波动幅度较大;第三,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整体偏低,但在后期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其次,以测得的金融支持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高管激励三个方面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股权的适度集中、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对金融支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董事会人数及董事的勤勉程度与金融支持效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增加董事会人数及会议次数能提高公司的金融支持效率水平;实施高管薪酬激励及股权激励能调动管理者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公司金融支持效率;公司治理结构对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分类的公司中具有差异。最后,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优化股权结构,在股权适度集中的基础上,建立股权制衡的局面;第二,提高董事会治理水平,适度增加董事会人数及会议次数,注重董事会成员的选拔,最大化地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能;第三,优化管理层激励机制,提高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同时注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公司职位晋升机制;第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适度降低信贷门槛,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第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上市公司获取直接融资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