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是英国二战以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既是一名小说家,也是一名哲学家,其创作跨越小说、诗歌、戏剧以及哲学著作,是少有的多产作家,被誉为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1819-1880)之后最有智慧的英国女作家。她所有的创作都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人类如何找回已经失落的“人”的概念。默多克的思想是一套以“善”为核心目标的道德哲学体系,它指导人打破自我臆想睁眼看到偶合无序的世界,告诉人们真正的善就是关注他人并意识到他人的不同。默多克以善取代了宗教中上帝的位置,赋予善以形而上的先验地位。在后现代思潮卷席西方社会的时候,文坛处处林立着破碎的后现代人物形象,在这一背景下,默多克提出了自己的小说观,立志打造一所自由人的房子,并且重新提出了塑造真实自由的人物的观点。然而默多克是矛盾的,她的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之间是不一致的,这很明显地体现在她对待笔下人物的态度上。首先,默多克小说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去甚远的形而上世界,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人物凭着自己的情欲本能去行动,一次次地陷入道德困境之中,于是她广泛采用了“外来者”故事的情节模式和“厄洛斯”的概念,试图以此打破围困的人群,在人物冲突中让这些自我主义者看到一丝真实。其次,默多克常常借人物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小说惩恶扬善的说教意味颇重,但是她采取了多种叙事策略,将笔下的人物塑造成缺乏一致性的滑稽人物,他们往往是不可靠的叙事者,从而让读者与人物以及作者形成有效的对话。当小说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文本,人物也就获得了自由。最后,默多克的小说中总是会出现相似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艺术家”和“圣人”形象,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概念性的人物存在的。这两类人物集中体现了默多克的道德探索理想,然而他们也随着默多克思想的变化发生着嬗变,在动态的成长过程中人物不断出现了新的发展可能性。默多克试图通过小说创作呈现一幅现代社会人类道德状况图景,她通过笔下四处求索但处处碰壁的人物向人们展示人类的真实境遇。在她笔下的人物身上,可以看见她的矛盾和挣扎,看见她为了探索人类道德出路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