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尔乐朝克图及其小说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limam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研究蒙古族当代著名作家葛尔乐朝克图的生平、小说的主要思想、叙述艺术、小说人物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内容,以此对其文学思想及小说创作作一整体观照。葛尔乐朝克图(1925年—1999年)是当代蒙古族著名军人作家,著名翻译家,当代蒙古族文学奠基人之一,也是著名的蒙古族语言学家。本篇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序论部分主要介绍关于葛尔乐朝克图的研究相关动态、论文选题意义以及主要研究方法。(一)以往的研究动态依据目前所搜集、掌握的资料来看,对葛尔乐朝克图的文学、文论的研究是从1959年开始的。1958年,他撰写的中篇小说《路》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文艺作品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自此,他的作品在蒙古文学评论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959年3月4日,由内蒙古师范学院(现在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系、内蒙古文联、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在内蒙古师范学院召开了研讨会,对他的中篇小说《路》进行专门研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军区和其它文化教育单位的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由此拉开了对葛尔乐朝克图研究的序幕。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有关他的评论文章大概有四十余篇。除此之外,2001年4月民族出版社还出版了《永远的怀念一纪念葛尔乐朝克图》一书,书中包括38篇纪念文章和一篇他生前撰写的自传。这本书中高度评价了葛尔乐朝克图对蒙古族文学及文化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这些评论文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于葛尔乐朝克图文学作品个案研究。2、综合研究葛尔乐朝克图文学创作风格。3、探讨葛尔乐朝克图文学创作心理特点。4、其它方面的评论。以上评论主要集中研究了葛尔乐朝克图文学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等。还有一些评论家从葛尔乐朝克图的小说中概括探讨了其艺术特点的共性。如德·巴图的《<路>的艺术特点》、《葛尔乐朝克图的50-60年代的小说艺术特点》和《葛尔乐朝克图的80年代的小说艺术特点》等三篇评论,通过横向比较,概括出葛尔乐朝克图文学作品自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所发生的思想观念及艺术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及其逐步走向成熟的演变历程。葛尔乐朝克图的小说内容主要是对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遭遇及未来命运等方面的反思。例如,在短篇小说《桑如布一家》里,通过刻画一家三代人的命运遭遇,反映了三百多年来蒙古民族历史文化的变迁。这种篇幅短小、线索较单一、重视人物对话的短篇小说是葛尔乐朝克图八十年代作品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评论的特点是研究较单一,或研究一篇作品或把几篇作品比较研究,试图总结出葛尔乐朝克图作品的某一个艺术特点,如语言、艺术特点或人物形象等。但并没有从宏观上对葛尔乐朝克图作品进行整体观照,没有系统地去研究作者的总体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二)论文创新本人依据现有的资料,觉得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案研究,较单一。从宏观上去研究作家生平经历、作品文本间内在联系以及挖掘作品文化蕴涵等方面较缺乏。另外,葛尔乐朝克图是当代蒙古族文学史上革命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奠基人之一,但以往的研究中,从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去研究葛尔乐朝克图的评论却很少见。本人试图对葛尔乐朝克图的生平和文本、文本和作家、文本与文本内在的联系进行研究。从而对作家及他的作品做出较正确、客观的评价,并确定他在蒙古族文学史上的正确地位和影响,从而试图达到促进葛尔乐朝克图研究,进一步拓展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目的。(三)主要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主要运用传记研究、社会历史学研究、叙述学、文化学及文艺美学等理论方法。并以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对他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等进行分析,从而对作家本人做出综合、准确的评价。对他的小说作品进行个案分析研究,综合归纳其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及所体现的文学思想、观点。同时还用比较文学的影响学方法来分析研究葛尔乐朝克图如何在受到鲁迅、契柯夫等著名作家的影响之后,逐步走向成熟,最后成为当代蒙古族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从而挖掘出作品里蕴藏的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概括和总结他对蒙古族当代文学发展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二、论文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综合研究当代蒙古族著名作家葛尔乐朝克图。一种独特的文体与作者特殊的生活观和艺术观是分不开。同时文体里包涵着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所以本章将通过对葛尔乐朝克图的生平、艺术精神和创作动机等三个部分的探讨,从而挖掘他的生活经历及其世界观等主客观因素对他的影响。生平里主要介绍他一生的生活经历。研究艺术精神的部分主要探讨了他的个性及思想特点。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位具有独特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及刚强性格的人。同时从民族情感、军人生涯和文革伤痕等几个方面去分析葛尔乐朝克图的创作动因。文学是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他的作品里折射出了他出的生活经历。在文革十年所受到的身体和精神创伤,这也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动因之一。第二章研究葛尔乐朝克图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本章将探讨葛尔乐朝克图文学作品所体现的主题思想--民族文化的启蒙思想。葛尔乐朝克图试图通过他的文学作品,唤醒那些不爱护和忽略民族文化的人们,唤醒那些不爱护自己民族语言的人们,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语言则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失去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最终会导致民族灭亡。本章结合葛尔乐朝克图的启蒙思想分析他的小说主题思想。结合作者和文本,研究其启蒙思想的表现形式。葛尔乐朝克图启蒙思想的核心是如何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而前提便是保护及发展自己的民族语言。作者在他的作品里反映出历史上蒙古族所遭遇的民族灾难的情况,从中寻找自己民族麻木而落后的历史根源。诸如关于本民族语言混乱运用为题材的小说《在电影院》、《父羊》等作品,反映了因语言的不规范而导致失去语言的悲剧。九十年代作者写了两篇纪实长篇小说《雁之歌》、《宁折不屈》。这些作品通过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蒙古民族的英雄事迹,试图唤醒民族精神,进一步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第三章研究葛尔乐朝克图小说的叙述艺术。叙述是生成小说文体的脉络,本章将着重探讨葛尔乐朝克图小说的叙述个性。主要从叙述对象、叙述视觉、叙述结构等几个方面去研究葛尔乐朝克图的文学作品。从中可看出,葛尔乐朝克图试图改变蒙古文学传统叙述模式,改变以故事情节为主要手法的叙述模式,以人为主,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叙事模式。从而给当代蒙古族文学带来新的创作空间,推动了民族叙事文学的发展。以分析短篇小说《桑如布一家》来说明葛尔乐朝克图的小说从传统的蒙古族小说叙述模式慢慢转变为以反映内心世界为主,人物形象从以往的英雄人物变为普通的劳动人民。还有创作上主要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这与过去的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人物性格的叙述模式截然不同。所以通过对他作品文本的研究得出,葛尔乐朝克图是一位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对传统的叙述模式大胆创新的作家。他的叙述艺术可以说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他的作品里采用了多种叙述技巧,从叙述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上,比以往的叙事作品都有了新的突破。第四章研究葛尔乐朝克图的小说作品里的人物特点。葛尔乐朝克图是一个不断去追求艺术发展和创新的人。所以他的这种性格也体现在其文学创作当中。文学是人学,这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提出的。葛尔乐朝克图作为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把现实中的普通人物写到作品里,使得以往小说中高大而无私的英雄人物变成普通人物。他的作品里人物分几种类型,以时代划分阶段,每一时期的人物都反映了相应的时代特征。本章通过对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类以及塑造对人物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他是一位在塑造人物方面有自己独特艺术特点的作家。第五章主要研究葛尔乐朝克图小说的语言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语言是构成文体的根本要素。葛尔乐朝克图的小说语言究竟具有怎么样的特点?又有怎么样的文化内涵?对于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章将探讨葛尔乐朝克图的小说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葛尔朝克图的小说文化内涵里主要包括三个因素,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三个部分。他能够将多种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作品创作之中,这里主要是以民族文化为主。由于他的军人身份,使得作品里充满了军队文化和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从而有别于其他作家的作品。这也是他小说创作的独特之处。文学是语言艺术,葛尔乐朝克图格外重视作品的语言。通过研究他的小说语言,概括出葛尔乐朝克图语言具有概括性强,言简意赅,意义深远、幽默而活泼,且具有民间、生活韵味的特点,生动而富有诗性。从而总结出他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由于他主张民族文学必须是用民族语言创作,并且是以规范的语言创作,所以他的小说语言是比较规范的,因而葛尔乐朝克图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语言学家。他的文学话语成为了民族语言的经典,到如今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三、结论。本文通过研究葛尔乐朝克图及其小说,试图突破前人研究局限,对他及其小说创作进行一次较系统的深入研究,重新审视和评价葛尔乐朝克图在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上所占据韵历史地位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从而促进对葛尔乐朝克图和他的作品研究,拓展和深入当代蒙古族文学研究范围。通过五个章节的分析,得出葛尔乐是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当代蒙古族文学奠基人之一,也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语言学家。四、最后是本论文的参考资料及附录。
其他文献
目的对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N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
介绍了以TI公司出品的TMS320C55XDSP为核心处理单元的地下金属探测仪,其在感应平衡式原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超低功耗的数字处理系统。该数字处理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
晚清处于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无论晚清文化状况或诗学思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转型。本文从晚清“今文学”发展和诗学演变的同构关系入手,对晚清“今文学
晚清以来,由于现代民族国家的追求,文学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条激进的现代性之路。在这一追求中,文学与革命、政治的关系被优先强调。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二字,并不仅仅体
1病例介绍患者,男,19岁,因反复腹痛1年,加重1个月,于2013年12月3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为烧灼痛,胀痛,进食后加重,约半小时后减轻,无放射痛,伴恶心。每晚22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患儿发生血清钠降低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6例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变化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6病例中,女童(90/236)血钠值为(135.97&#177
目前烟草行业使用的气流式干燥设备均存在着干燥路径长、风速大、造碎大等缺陷,为此设计了低风速梗丝气流干燥设备。该设备以倒锥型气流干燥器为核心,将进料管设置为上下两层
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背景,探讨高校档案机构在面临档案资源利用困境日益显现的当下,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校档案利用管辖机制、信息差异校正机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学生档案管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