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三元悖论”假说认为,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意味着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浮动汇率制度是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关于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关系的推断,曾对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和货币政策的实施起了重要指导作用。但现阶段很多国家的经济事实表现了出与“三元悖论”不相符的状况,各类研究对于这一问题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分歧。中国是典型的新兴市场国家,且目前正处于汇率制度改革、资本项目渐进开放和加强货币政策配套运用的全方位的转型时期。在三元悖论的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实际影响,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三元悖论”假说的发展、演变和拓展为思路,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的研究,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和方法的不同,对货币政策独立性检验方法进行了整理分类。其次,本文总结了国内现有文献在理论界定和实证方法上的问题,重新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以往实证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确定了本文的实证检验方法。最后,本文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实践进行了梳理,为之后的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奠定基础。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检验,一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利率政策独立性的影响,二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的影响。检验汇率制度弹性对中国利率政策独立性的影响时,本文选择了CHIBOR和SHIBOR作为中国利率政策的代理变量。检验汇率制度弹性对中国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影响时,本文选择了基础货币MB、流通中货币M0、狭义货币供给M1和广义货币供给M2作为中国货币数量政策的代理变量。首先,本文构建并测算了利率政策独立性指数、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指数、人民币汇率弹性指数和资本流动水平指数,作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弹性和资本流动水平三个核心变量的替代指标。其次,本文选择了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贸易开放程度作为三个控制变量。最后,本文利用这六个变量,采用基于VAR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估计了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了五个主要结论。一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下降会削弱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下降会显著削弱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对利率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则较小,仅对以CHIBOR测算的利率政策独立性存在不显著的削弱作用。二是,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会提升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其中,以CHIBOR测算的利率政策独立性增强会显著提升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而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增强虽然也会提升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三是,资本流动水平提升仅对中国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存在削弱作用,对利率政策独立性没有显著影响。四是,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增强会降低资本流动水平,但利率政策独立性对资本流动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五是,长期中,资本流动水平提升会降低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央行频繁的外汇市场干预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短期资本流入和人民币汇率制度稳定并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深化利率机制改革,调整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以及推进汇率制度改革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