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巨大,触目惊心,并且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困境加剧呈恶化趋势。国有企业高负债和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贷款,是我国银行业走向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重大障碍。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业务逐步对外开放,如何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减轻银行包袱,及早完成银行商业化改革,已成当务之急。笔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选择了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试图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对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所采用的组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进行分析,并对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方法—债转股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其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全文约四万三千字,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首先对文章中将要涉及的重要概念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不良资产的两个分类标准进行界定,对两类标准加以评价。接着指出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要清楚地界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不良资产规模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章分析了巨额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银行不良资产形成除了银行本身预算软约束、管理不善之外也与国有企业高负债经营,效益很差有关,同时与我国经济转轨中政策变化以及政府的干涉有关。接着指出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性,它不仅严重影响国有银行、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还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 第三章介绍了国外处理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经验。并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分析,总结出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几点启示。 第四章在对我国以往解泱不良资产方法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处理不良资产的思路,并提出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运作处置不良资产,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第五章对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哺转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债转股的运作,可行性等到对它的质疑,说明债转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并指出只有以债转股为契机,在转股后进行公司经营结构、治理结构、产权结构的改造,并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化解企业和银行的风险。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确定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的分析,到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再到中国处理不良资产问题的实践一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