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酰辅酶A结合蛋白(ACBP)及其调控因子SLP2在母胎界面的功能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un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哺乳动物的成功妊娠涉及胚胎着床、基质细胞蜕膜化、胎盘形成以及分娩等多个过程。任何一个过程发生异常,均有可能导致妊娠失败。妊娠的成功建立,需要来自母胎界面多种细胞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母体子宫的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蜕膜细胞、胎儿的内细胞团以及胎盘滋养细胞等。母胎界面作为生殖学重要的研究热点,已有大量文献探究调控母胎界面的发生机制。在胚胎成功植入后,围植入点的基质细胞发生广泛的增殖与分化,即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该过程作为妊娠早期母胎界面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可在胎盘形成之前为胚胎的发育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以及营养物质供给。在小鼠的早期妊娠过程中,基质细胞蜕膜化发生于妊娠第五天,并形成初级蜕膜区;发展于妊娠第六天,形成次级蜕膜区;于妊娠第八天完成蜕膜化过程,此时胎盘开始逐渐发育。胎盘作为母体与胎儿之间的“桥梁”,对成功的妊娠至关重要。母胎界面另一重要的生理过程—胎盘滋养细胞通过不断地增殖与分化获得高侵袭能力,是母胎界面血管网络形成的基础。脂酰辅酶A结合蛋白(ACBP)在哺乳动物组织的表达高度保守。已有大量研究表明,ACBP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类型的增殖、凋亡、脂肪酸代谢以及线粒体功能等过程。但是,目前并无研究表明ACBP是否参与到妊娠早期母胎界面的功能调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ACBP是否参与调控母胎界面子宫基质细胞的蜕膜化过程?2、ACBP参与调控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的潜在分子机制是什么?3、ACBP调控因子—线粒体膜蛋白SLP2是否参与调控母胎界面胎盘滋养细胞功能?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临床标本收集:(1)小鼠早期妊娠模型:8周龄性成熟昆明雌鼠(25-30g)与性成熟昆明雄鼠(25-30g)合笼交配,次日清晨检查阴栓,见阴栓记为妊娠第一天(D1)。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别收集D1、D4、D5、D6和D8的子宫材料(6只/组)。(2)小鼠假孕模型:性成熟昆明雄鼠(25-30g)结扎输精管休息两周后,与性成熟昆明雌鼠(25-30g)合笼交配。次日清晨检查阴栓,见阴栓记为假孕第一天(PD1)。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别收集PD1、PD4、PD5、PD6和PD8的子宫材料(6只/组)。(3)小鼠胚胎延迟激活着床模型:8周龄性成熟昆明雌鼠(25-30g)与性成熟昆明雄鼠合笼交配,次日清晨检查阴栓,见阴栓记为D1。于妊娠D3晚,切除孕鼠双侧卵巢。妊娠D4-D6上午,连续三天给予小鼠皮下注射1mg孕激素(P4)(10mg/ml)。妊娠D7天,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皮下注射1mg P4(10mg/ml),记为延迟着床组(6只/组)。另一组皮下注射1mg P4(10mg/ml)和25ng雌激素(E2)(250ng/ml),记为激活着床组(6只/组)。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收集D8子宫材料。(4)小鼠体内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性成熟昆明雄鼠(25-30g)结扎输精管休息两周后,与性成熟昆明雌鼠(25-30g)合笼交配。次日清晨检查阴栓,记为PD1。于PD4清晨,一侧的宫角注射10μl玉米油,对侧宫角不注射作为对照。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收集PD8上午收集材料(10只/组)。(5)临床样本:人增生期和分泌期的内膜组织样本取自正常月经周期的健康女性。本研究所有纳入样本均可生育,并且六个月内未使用激素进行治疗;人的早期妊娠蜕膜组织取自6-10周、合法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女性;胎盘绒毛组织取自6-10周、接受合法终止妊娠的正常孕妇以及不明原因流产患者。所有样本均获得知情同意,并根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获得。2.ACBP在子宫内膜标本的表达模式检测:(1)小鼠早期妊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原位杂交(ISH)、Western blot(WB)和RT-q PCR检测ACBP在小鼠早期妊娠D1、D4、D5IS(Implantation Site,植入点)、D5IIS(Inter-Implantation Site,植入旁)、D6IS、D6IIS和D8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模式。(2)小鼠假孕模型:采用IHC、WB以及RT-q PCR检测ACBP在PD1、PD4、PD5、PD6和PD8子宫内膜的表达模式。(3)小鼠胚胎延迟激活模型:应用IHC和ISH检测ACBP在延迟着床组与激活着床组子宫组织的表达模式。(4)小鼠体内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首先,分别通过检测小鼠左右两侧子宫重量、子宫形态以及蜕膜化标志物dtprp的m RNA水平三方面验证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其次,采用IHC、ISH、WB和RT-q PCR分别检测ACBP在体内诱导模型对照组(IDC)以及诱导组(ID)子宫内膜的表达模式。(5)人的子宫内膜以及蜕膜组织化标本:采用IHC检测ACBP在正常人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以及早期妊娠蜕膜组织的表达模式,并进行统计分析。3.ACBP调控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分子机制:(1)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模型:分离小鼠的原代子宫内膜基质细胞(m ESCs),使用终浓度分别为10n M雌激素(E2)与1μM孕激素(P4)建立m ESCs体外诱导蜕膜化模型。分别通过检测蜕膜化标志物的表达以及基质细胞形态变化两方面明确模型的建立是否成功。(2)ACBP调控基质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衰老过程:采用WB、Ed U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WB和RT-q PCR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衰老的影响。(3)ACBP调控基质细胞的糖、脂代谢过程:应用WB和RT-q PCR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脂肪酸转运、合成、氧化和酯化以及葡萄糖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4)ACBP调控线粒体功能和细胞自噬:采用DCFH-DA探针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采用JC-1探针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ATP试剂盒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采用WB和RT-q PCR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ito Tracker Red染色试剂盒,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采用WB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4.ACBP调控母胎界面SLP2的表达和功能:(1)ACBP调控妊娠早期母胎界面SLP2的表达:采用WB和RT-q PCR检测沉默acbp基因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m ESCs)和胎盘绒毛细胞系(HTR8/SVneo,HTR8)的slp2基因的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2)应用IHC检测ACBP与SLP2二者在人早期妊娠蜕膜组织以及绒毛组织表达的共定位关系。(3)采用免疫荧光(IF)和IHC检测SLP2在人的正常早期妊娠绒毛组织/蜕膜组织的表达;应用IF以及WB检测SLP2在JAR、HTR8和HPT8三种人胎盘滋养细胞系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4)SLP2调控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B和CCK8检测沉默slp2基因对HTR8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划痕实验、Transwell、WB以及人绒毛外植体实验检测沉默slp2基因对细胞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5)SLP2调控线粒体功能:采用DCFH-DA探针检测沉默slp2基因对HTR8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影响;采用JC-1探针检测沉默slp2基因对HTR8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ATP试剂盒,检测沉默slp2基因对HTR8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采用WB和RT-q PCR检测沉默slp2基因对HTR8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6)采用IF、WB和RT-q PCR检测SLP2在正常和不明原因流产的绒毛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1.ACBP的表达与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关系:(1)ACBP在小鼠早期妊娠模型子宫中的表达规律:IHC结果表明,ACBP表达于D1子宫内膜的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较弱表达于基质细胞;在小鼠着床窗口期(D4),ACBP开始表达于基质细胞;并且,在D5着床点(IS)周围的初级蜕膜区(PDZ)以及在D6和D8的次级蜕膜区(SDZ)的基质细胞中广泛表达;ISH结果与IHC的结果一致。WB结果显示,ACBP蛋白在D4、D5、D6和D8的蛋白表达显着高于D1;在D5和D6,在着床点的表达明显高于着床旁;ACBP蛋白较高表达于D8;RT-q PCR结果与WB结果一致。(2)ACBP在小鼠假孕模型子宫中的表达规律:IHC结果表明,ACBP在PD1和PD4表达于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较弱表达于基质细胞;在PD6和PD8的表达降低。WB检结果显示,ACBP在PD4和PD5表达较高,在PD6和PD8中的表达较低。RT-q PCR和WB的结果一致。(3)ACBP在小鼠胚胎延迟激活模型子宫中的表达模式:IHC和ISH结果显示ACBP在延迟着床子宫中主要表达于腔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在基质细胞有微弱的表达;在延迟着床激活胚胎着床后,ACBP较强表达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4)ACBP在小鼠体内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子宫中的表达模式:小鼠子宫形态、两侧子宫重量统计和蜕膜化标志物dtprp m RNA表达水平结果证明小鼠体内模型的成功建立;IHC、ISH、WB和RT-q PCR结果表明,acbp的m RNA和蛋白水平在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的诱导组(ID)子宫高表达。(5)ACBP在人子宫内膜和早期蜕膜组织的表达模式:IHC结果表明,ACBP在增生期子宫内膜较弱表达;在分泌期的子宫内膜表达逐渐增强,开始表达于腔上皮细胞;在早期蜕膜组织中呈现较强表达趋势。2.ACBP调控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分子机制:(1)ACBP对CPT1的调控和作用:WB、RT-q PCR以及CCK8结果表明,ACBP调控基质细胞中CPT1的表达;但是,CPT1抑制剂对ACBP的表达无调控作用。(2)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对基质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的影响:RT-q PCR和WB结果表明,在蜕膜化过程中,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显著降低基质细胞蜕膜化标志物dtprp、prl3c1和hoxa10的表达;并且,影响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的形态变化。(3)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对基质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衰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WB和Ed U结果表明,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抑制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和CCK8结果表明,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促进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的凋亡;WB、β半乳糖苷酶染色以及RT-q PCR结果表明,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促进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的衰老过程。(4)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对糖、脂代谢的影响:WB和RT-q PCR结果表明,在体外诱导蜕膜化过程中,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抑制了脂肪酸的转运和氧化,促进脂肪酸合成过程;但是,对糖代谢过程无调控作用。(5)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对线粒体功能和自噬的影响:DCFH-DA探针、JC-1探针、ATP含量检测试剂盒、WB以及RT-q PCR的结果表明,诱导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中,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促进ROS的产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诱导细胞自噬的水平的增加;但是,对线粒体的形态并未产生影响。3.ACBP调控母胎界面SLP2的表达和功能:(1)ACBP调控SLP2的表达:WB和RT-q PCR结果表明ACBP调控母胎界面基质细胞和滋养细胞SLP2的表达。(2)ACBP与SLP2蛋白的共定位表达:IHC连续切片检测ACBP与SLP2,发现SLP2与ACBP二者共定位表达于胎盘绒毛的细胞滋养层细胞(CTB)、合体滋养层细胞(STB)以及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VT)。(3)SLP2在早期妊娠胎盘组织以及滋养细胞系的表达模式:IHC和IF结果表明,SLP2表达于早期妊娠胎盘绒毛的CTB、STB和EVT;IF和WB检测SLP2在胎盘滋养细胞系的表达,结果发现相较于CTB细胞系JAR,SLP2较强表达于EVT细胞系—HTR8和HPT8。(4)SLP2调控HTR-8/SVneo增殖、迁移和侵袭:WB、RT-q PCR和CCK8结果表明,沉默slp2基因抑制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Transwell、WB、RT-q PCR以及绒毛外植体实验结果表明,沉默slp2基因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5)SLP2调控线粒体功能:DCFH-DA探针、JC-1探针、ATP含量检测试剂盒、WB以及RT-q PCR的结果表明,沉默slp2促进ROS的产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线粒体生物合成;但是,对线粒体的形态不产生影响。(6)SLP2在流产绒毛组织的表达:IF、WB以及RT-q PCR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组,slp2基因的m RNA和蛋白在流产绒毛组织中低表达。结论:1.ACBP在小鼠早期妊娠模型、假孕模型、胚胎延迟激活模型以及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子宫的表达模式,提示ACBP可能参与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ACBP在人的子宫内膜标本以及早期妊娠蜕膜组织的表达模式,提示ACBP参与人的子宫基质细胞的蜕膜化过程。2.在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中,ACBP参与调控增殖、凋亡、衰老、脂肪代谢以及线粒体功能;沉默acbp基因或抑制CPT1导致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蜕膜化进程受阻。3.ACBP调控母胎界面SLP2的表达,二者共定位表达于母胎界面的多种细胞类型;SLP2在胎盘滋养细胞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进而影响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肠道菌群组成目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围产医疗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迅速发展,超/极早早产儿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导致BPD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肺部疾病的密切关
第一部分RSV感染后期LPS/CpG ODN加重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的作用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内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LRTIs)最主要的病毒病原。重症RSV感染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病毒引起反复喘息的幼儿中常常伴有呼吸道细菌定植
第一部分载雌马酚纳米粒结构性金属骨小梁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目的:采用超声乳化二步法制备Eq-PLGA纳米粒,利用PDA仿生法在多孔钽金属骨小梁材料表面制备PDA涂层,通过其特性大量吸附Eq-PLGA纳米粒在涂层表面,制备一种载雌马酚纳米粒的结构性金属骨小梁Eq-PDA-Tan,并检测其理化特性、生物相容性,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超声乳化二步法制备Eq-PLGA纳米粒,通过观察
背景广泛识别肝细胞癌(HCC)进程的驱动因素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仅对于了解其耐药机制至观重要,而且使细胞对药物敏感也至关重要。先前的研究广泛揭示了水通道蛋白,特别是水通道蛋白3(AQP3),在包括HCC在内的多种肿瘤中有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但是,AQP3在索拉非尼治疗HCC中的调节作用和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中AQP3表达的影响,以及在缺氧诱导肝癌细胞对索拉非
背景:软骨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骨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缺乏敏感性及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人软骨肉瘤治疗的瓶颈。药物再定位,是一种安全、经济、低成本的探索新型化疗药物的方法。氯硝柳胺作为一种治疗绦虫感染的抗寄生虫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能力。但氯硝柳胺治疗人软骨肉瘤的研究鲜有报道,且氯硝柳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晰。目的:探究氯硝柳胺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氯
研究背景:tsRNA(t RNA-derived small RNA,tsRNA)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的一类新型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 RNA),具有调控蛋白质翻译、反转录转座子、肿瘤发生和表观遗传等多种功能。ts RNA来源于成熟t RNA或t RNA前体,序列上具有丰富的RNA修饰,从而增加了其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但同时也极大地干扰了小RN
背景与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临床极其常见的脑血管综合征,在中风类疾病中约占5%,具有急性起病、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以往的研究认为其高致死致残率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后继发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CVS),但投入大量研究发现使痉挛物质失活或阻断动脉平滑肌收缩的药物临床收效甚微,死亡率和致残率未见明显下降。最
第一部分BCL6与骨骼肌糖代谢的关系目的:初步探索BCL6与骨骼肌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通过GEO数据挖掘,探索骨骼肌中BCL6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检测伴胰岛素抵抗的野生型小鼠骨骼肌中BCL6是否发生改变。对普食和高脂小鼠进行单次极量平板运动实验,分别检测运动前后BCL6的表达变化。采用C2C12细胞诱导成肌,对肌管予以棕榈酸刺激,观察在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BCL6的表达情况。然后对肌管分别予
目的:探索LASS2在肥胖、肝脂肪变性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初步了解LASS2与肝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雄性C57BL/6J小鼠、ob/ob小鼠、db/db小鼠、KK-Ay小鼠和APOE-/-小鼠肝组织中LASS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和高脂组(均从6周龄开始喂养普食或高脂16周)。FFAs诱导小
背景与目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Ⅰ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肌病,常发病于成年人,伴有多系统疾病与逐步恶化的症状。肌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肌肉系统受累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C)在肌肉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SSC的增殖能力的下降以及数量的减少都会导致肌肉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