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湖南省孕产妇的分娩方式构成及剖宫产水平,研究影响我省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率的独立因素,并探讨剖宫产率的地市聚集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湖南省医保局的生育研究项目,从该数据库中随机抽取3000例,剔除没有分娩结局的453例后,余下2567例用于本次分析。将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进行Ordinal回归分析,将分娩方式分为非剖宫产和剖宫产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两水平模型分析。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AS9.13、SPSS13.0和MLwiN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省孕产妇中剖宫产构成比占62.1%,且全省14个地市不同,存在地市聚集性。分娩妇女平均年龄27.22岁,平均孕周38.9周。单因素分析显示地市、医院类别和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生育医保、社会因素、孕龄、难产、妊娠并发症、多胎妊娠、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脐带绕颈影响分娩方式构成比。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分娩方式的独立因素有医院级别、社会因素、难产、妊娠并发症、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和脐带绕颈。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社会因素(OR=40.21)、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OR=37.08),影响程度最小的为二级医院(OR=1.77)。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剖宫产水平的因素有医院级别、民族、社会因素、孕龄、难产、妊娠并发症、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和脐带绕颈,影响最大的因素仍为社会因素(OR=36.88),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OR=36.90),影响程度最小的为民族(OR=1.42)。两水平模型分析显示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人口学因素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强度最大(OR=15.17),其次为生育医保(OR=12.81),最小为年龄(OR=3.07);农民及其他人员及较高的文化水平人群则倾向于采用非剖宫产。生物医学因素中,头盆不称的影响强度最大(OR=41.02),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和妊娠并发症(OR分别为5.25和5.16),最小为孕龄(OR=1.83);而经产妇则倾向于采用非剖宫产(OR=0.79)。综合三种方法分析结果说明社会因素已成为导致剖宫产率升高最重要的因素。结论:目前我省各地市的剖宫产构成比均相当高,存在地市聚集性。分娩方式向剖宫产倾斜,这不仅与生物医学因素有关,人口学因素尤其是社会因素的作用日益显著,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