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观察Ⅱ型和Ⅲ型广泛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下尿道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不同时期恢复情况,从而为改进术式、预防下尿路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自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共收集于我院妇科收治的Ⅱ型和Ⅲ型广泛子宫切除术病例97例,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行尿动力学检查161例(次)根据检查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前测定组36例(1组)、Ⅱ型术后去除尿管时测定33例(次)(2组)、Ⅲ型术后去除尿管时测定32例(次)(3组)、Ⅱ型术后6-8月测定25例(次)(4组)、Ⅲ型术后6-8月测定35例(次)(5组)。观察不同术式对病人下尿道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病人下尿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Ⅱ型、Ⅲ型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患者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其近期术后主要症状为间断排尿、腹压排尿及尿潴留。2组间断排尿13例(39.4%),腹压排尿者20例(60.6%),尿潴留4例(15.2%),仅有4例(12.1%)对排尿感觉满意。3组间断排尿27例(84.4%),腹压排尿者32例(100%),尿潴留15例(46.9%)。Ⅲ型手术与Ⅱ型手术相比,去除尿管时,伴有更明显的间断排尿、腹压排尿及尿潴留症状,P值分别为0.000、0.000、0.002。2.Ⅱ型、Ⅲ型广泛子宫切除术后远期下尿路症状主要表现为排空功能障碍以及腹压排尿、膀胱感觉减弱、夜尿等。4组病人中需腹压排尿者15例(45.5%),夜尿增多者7例(28%);5组病人中需腹压排尿者25例(71.4%),夜尿增多者12例(34.3%),膀胱感觉减弱者8例(22.9%)。Ⅲ型手术与Ⅱ型手术相比,半年后患者伴有更明显的腹压排尿症状(P=0.015);但夜尿增多、尿失禁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广泛子宫切除术对病人尿流动力学产生一定的影响,2组最大尿流率下降至14.39±6.32 ml/s,3组下降至10.89±5.05 ml/s,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7)。Ⅱ型、Ⅲ型术后患者残余尿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分别为39.52±34.68 ml,55.94±57.09 ml;Ⅱ型、Ⅲ型术后患者排尿时间也明显延长,分别为101.92±109.25 s,112.41+83.67 s,但两种指标在两种术式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广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近期出现的膀胱功能暂时性改变包括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活动低下、膀胱感觉功能异常等;Ⅱ型术后患者膀胱感觉更为敏感,首次膀胱充盈感(FB)为141.97±46.24ml,Ⅲ型术后FB为202.69±101.92ml,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Ⅲ型术后患者逼尿肌功能低下更为明显,腹压排尿者占100%。5.4组患者各项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排尿量、排尿时间以及首次排尿感、膀胱最大容量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5组患者存在更长期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结论:1.Ⅱ型、Ⅲ型广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尿动力学特点为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的下降,排尿时间延长,间断排尿,残余尿增加,逼尿肌功能低下,腹压排尿等,其中Ⅱ型手术后患者伴有更明显的膀胱感觉异常。2.Ⅱ型广泛子宫切除术形成的下尿道功能障碍于术后6-8个月部分尿动力学指标(特别是运动神经类)逐渐恢复正常,而Ⅲ型广泛子宫切除术形成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尚未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