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草赤星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是烟草生长中、后期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真菌性叶斑类病害,在世界各烟草产区均有发生。该病潜伏期短、发病快,在外部条件适宜时,短时间内便可造成大面积流行,给烟叶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该病主要防治措施,由于杀菌剂的长期使用,烟草赤星病菌的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田间烟草赤星病的有效控制带来困难。研究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已对菌核净、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但目前,尚未见有关山东省烟草赤星病菌对杀菌剂敏感性现状的报道。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不同烟区的93株(潍坊、青岛、日照、临沂、莱芜)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氟环唑、丙硫菌唑、啶酰菌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肟菌酯、醚菌酯以及吡唑醚菌酯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对同类型杀菌剂间的敏感性进行两两相关分析。测定了水杨肟酸协同下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性的影响。明确目前山东省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并建立敏感基线。从而为田间烟草赤星病菌的抗药性检测、治理以及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山东省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9种供试药剂对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同一种杀菌剂对不同田间烟草赤星病菌菌株的EC50值差别不大;不同杀菌剂对同一个烟草赤星病菌的平均EC50值差异明显。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氟环唑、丙硫菌唑、啶酰菌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肟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和丙硫菌唑对所有供试田间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值最低,其对所有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1789±0.0026mg·L-1和0.3779±0.0027mg·L-1。啶酰菌胺、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所有供试田间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值相对较低,对所有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1.3169±0.0100mg·L-1、1.5463±0.0091mg·L-1和6.9189±0.0593mg·L-1。肟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所有供试田间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值相对较高,其对所有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平均值为87.9054±0.9605mg·L-1、94.8655±1.6083mg·L-1、118.0212±1.3480mg·L-1和169.7044±1.0848mg·L-1。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结果表明,以上9种杀菌剂对供试的田间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EC50值)均呈连续的偏正态分布,可以作为山东省烟草赤星病菌对以上9种杀菌剂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田间烟草赤星病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两两分析,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田间烟草赤星病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两两分析,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啶酰菌胺与其他类杀菌剂敏感性之间两两的相关分析,啶酰菌胺与其他8种药剂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0 mg/L水杨肟酸协同作用下93株烟草赤星病菌对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添加水杨肟酸能够显著提高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所有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但对不同药剂和不同菌株的提高倍数有差异。在水杨肟酸协同作用下,嘧菌酯对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平均值为31.7577±0.4046 mg·L-1,比嘧菌酯单独作用毒力提高了0.702.98倍,平均提高了2.00倍;水杨肟酸协同作用下肟菌酯对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平均值为13.1189±0.3725 mg·L-1,比肟菌酯单独作用毒力提高了3.179.12倍,平均提高了6.21倍;醚菌酯对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平均值为14.2623±0.1438 mg·L-1,比醚菌酯单独作用毒力提高了5.1810.60倍,平均提高了7.33倍;水杨肟酸协同作用下吡唑醚菌酯对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平均值为21.7280±0.2648 mg·L-1,比吡唑醚菌酯单独作用毒力提高了4.899.09倍,平均提高了6.93倍。